双11“代拍秒杀”靠谱吗?警惕信息个人信息泄露

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陆续上架低价限量优惠商品,也让隐藏在背后“代拍秒杀”产业链浮出水面。即便如此,诸多消费者仍对“代拍秒杀”趋之若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操作之下,“秒杀”成功率确实会大大提高,而相关消费者会收获心仪的商品。

双11“代拍秒杀”靠谱吗?警惕信息个人信息泄露

来源: 工人日报
2020-11-03 09: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双11来了,“代拍秒杀”靠谱吗?

双11临近,各电商平台陆续上架低价限量优惠商品,也让隐藏在背后“代拍秒杀”产业链浮出水面。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存在大量收费1元~50元的“代拍秒杀”服务,顾客只需提供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在0.05秒内拍下指定限量商品,如果顾客想自己操作秒杀,也可以购买8元~100元的“抢拍器”。(见11月1日《南方都市报》)

今年双11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1月1日~3日的商战已经打响,而11日的第二阶段也即将来临。为了吸引消费者,几乎每家电商平台都陆续上架了一些限量优惠商品供消费者抢购。品质不错、价格低廉,想买到真的不容易,可谓“手慢无”。于是,“代拍秒杀”产业链逐渐发展起来。

所谓“代拍秒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消费者提供自己的网购账号、密码,以及指定商品的链接,支付一定费用后由代拍商家利用软件进行抢购;二是消费者直接从商家手中购买“抢拍器”,按照教程自行操作来抢购。

如此操作更像是一种作弊行为,不仅直接挤占了其他消费者的购买机会,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交易生态,而且可能扰乱电商平台的正常运营,打破其销售限量商品的随机性和公平性。

即便如此,诸多消费者仍对“代拍秒杀”趋之若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操作之下,“秒杀”成功率确实会大大提高,而相关消费者会收获心仪的商品。然而,应该看到的是,“代拍秒杀”虽是“成人之美”的利器,却暗藏风险,同时也涉嫌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一旦泄露,轻则遭遇骚扰电话、推销短信不断,重则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带来账户被盗刷、电信诈骗等财产安全隐患——购买“抢拍器”的用户必须提前输入银行账户及密码,秒杀成功后再用秒杀器进行付款。不排除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点,为秒杀器捆绑上“劫持木马”,或将木马程序伪装成秒杀器,在用户操作时进行远程控制,进而盗取相关账户资金。

事实上,现实中已经发生过此类违法行为,也有人因此获刑入狱。2018年,河南两名不法分子因从事互联网黑灰产活动,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判决书显示,二人通过销售“联合抢拍器”非法获利,被法院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双11网购盛典,消费者当然可以抢购,但也要注意远离“代拍秒杀”,对其潜在风险有更充分的认知,不要占小便宜吃大亏。而出售限量产品的电商平台也要提高自身的注意义务,通过关键词审核、大数据筛查等方式监测、分析、识别提供代拍服务的账号,积极“反代拍”“反代秒”。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对一些网购乱象,也不能一再放任,而须不断提升制胜手段,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苑广阔

(苑广阔)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