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科学发布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产学研医协同开启AI医疗新生态

来源:未来网    2025-11-10 17:28
来源: 未来网
2025-11-10 17: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波士顿科学举办“AI聚变,智医新章”主题沙龙,正式发布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暨数字化教育平台eLibrary2.0,并汇聚AI领域的临床专家、科研学者与产业领袖,深入探讨AI对临床诊疗的赋能价值及产学研医协同创新路径,展现其以AI技术推动精准医疗普惠化的战略布局。

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eLibrary2.0发布:AI驱动医疗知识服务升级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波士顿科学发布了基于行业首个医疗器械知识图谱构建的数字化教育平台eLibrary2.0。该平台以波士顿科学全球医疗资源为核心,构建起覆盖9大疾病领域、50余种疗法术式、140余款创新产品的医学知识库,并基于该知识库,开发了AI智能问答系统,可对知识库内的内容进行高效检索和总结,实现临床问题的精准匹配与实时解答,缩短创新技术学习曲线,加快创新技术推广普及。

AI临床赋能与产学研  医  协同: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共建

活动围绕“AI临床价值赋能”与“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两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在临床应用层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心内科邱朝晖主任介绍了在猝死预防领域,传统的心脏性猝死预测方法受限于单一指标,准确性有限,  AI可通过整合多维临床数据(如病史、用药情况、疤痕负荷等),构建精准的猝死风险预测模型。在产学研医协同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产业+AI”高级战略研究项目主任李海俊从国家战略层面介绍了AI正从“辅助诊疗”转向“驱动科研”,“AI  for Science”已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未来医疗产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谁能率先用AI  这个‘新引擎’,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南京柯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讲解了如何通过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的融合,加速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流程。

作为医疗AI领域的先行者,波士顿科学正将AI深度融入核心产品线。据波士顿科学中国区心脏节律管理及神经调控事业部高级总监朱周立介绍,目前已在中国上市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搭载的HeartLogic心衰监测技术可通过六个传感器测量病人的心音阻抗,从而推测其患心衰疾病的程度和预后效果,可提前34天预警潜在心衰事件,降低67%住院率。波士顿科学坚持有效创新,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推动AI成为守护患者健康的有温度的医疗伙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