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鸠江区二坝镇:党建引领,绘就宜居宜业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中国网    2025-11-07 13:50
来源: 中国网
2025-11-07 13: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城乡发展的浪潮中,鸠江区二坝镇正以扎实的行动,将人民群众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变为生动现实。这幅画卷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和谐统一,展现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

组织领航,产业振兴开新局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二坝镇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天河村、水楼村、康湾村分别打造出非遗古法榨油、江北葡萄、澳洲龙虾三大特色农业品牌。一批批党员带头冲锋,一个个特色产业兴起,一条条致富路径打通,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产业注入强大凝聚力,让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坚强堡垒。

康湾村澳洲龙虾养殖作业现场

近年来,天河村率先成立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由村党委书记牵头,盘活闲置资产,投资建设“共富工坊”,打造“天河小榨”食用油品牌,既传承古法工艺,又引入现代管理与营销理念,使传统榨油业焕发新生。水楼村成立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葡萄产业基地;康湾村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建立标准化澳洲龙虾养殖基地。党组织领航,确保了产业发展方向正、资源聚、合力强。

特色赋能,多元发展促增收

在党组织的坚实平台上,二坝镇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水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种植大户共同投资建立葡萄标准化种植基地,深化与安徽农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促成与本地网红的线上销售合作。如今,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100多亩,村集体经济从2020年的6.59万元跃升至2025年的350万元以上。

康湾村则创新发展“稻虾共生”模式,在稻田里养殖澳洲淡水龙虾。目前稻虾共作面积达500亩,这种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更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天河助农直播

天河村的“天河小榨”品牌同样成绩斐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25年上半年,食用油销售额突破30万元。今年7月,二坝镇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开展暑期实践合作,在天河村组建直播团队开展大学生助农直播,实现该村电商带货“零的突破”。

和美蝶变,生态宜居焕新颜

产业兴旺了,家园更要美丽。二坝镇在强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不仅具有“金山银山”的价值,更拥有“绿水青山”的颜值。

天河村从整治乱堆乱放入手,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并巧妙利用闲置地建成功能齐全的村民活动广场,成为重塑公共生活、凝聚邻里乡情的重要空间。

康湾村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显著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与健康水平,迈出乡村文明进步的关键一步。

水楼村则着力于整体居住品质提升,对原有的“水楼小区”进行外立面美化、道路硬化、管网升级和绿化改造,打造出设施完善、整洁优美的现代化宜居村庄。

乡风浸润,凝心聚力向未来

宜居的至高境界,是人心的归属与精神的富足。二坝镇通过创新治理、滋养文化、完善机制,有效凝聚了人心,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精神根基。

创新治理,倾听民意。积极探索“庭院板凳会”等基层协商形式,让干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在水楼村,一场会议便能收集21条涉及道路、灌溉等切身利益的建议,并承诺“闭环管理、逐项落实”,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由“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文化滋养,焕发活力。着力活化公共文化空间,天河村配备健身器材与文化长廊的村民广场,日均使用超200人次,已成为邻里交流、休闲健身的“乡村客厅”。同时,聚焦“一老一小”,通过送戏下乡、书香伴成长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

完善机制,成风化人。通过建立“积分超市”等创新手段,将环境整治、文明行为量化积分,与实物兑换、文明户评选挂钩,成功引导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让文明乡风内化为自觉行动。

水楼葡萄基地丰收季采摘

从水楼村的品牌农业,到康湾村的特色养殖,再到天河村的特色加工;从产业赋能的“硬件”支撑,到环境蝶变的“颜值”提升,再到乡风文明的“软件”浸润——二坝镇用独特而成功的实践证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绝非千篇一律的模板复制,而是立足自身资源,在党组织的引领下,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之路。

这里,有现代产业的活力,更有田园牧歌的闲适,有个人奋斗的广阔舞台,更有乡村守望的脉脉温情,有“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更有“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共同构成了二坝镇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图景。(作者:苏望、丁佳佳)

分享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