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电商平台焕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升级

来源:央视网    2025-10-22 17:11
来源: 央视网
2025-10-22 17: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十月的香格里拉,秋色正浓。10月16日,以“‘香’约雪域高原,‘购’筑和美乡村”为主题的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共产党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员会、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搭建起产供销精准对接的桥梁,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

由南网产业发展集团互联网公司(以下简称南网互联网公司)打造的消费帮扶电商平台——赫兹乐购正式发布V2.0版本,依托“全域数据联通、全程可信溯源、全链协同智能”三大核心能力,打造数字化助农新基座,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新动能。

五年深耕: 数商兴农 “南网范式”显成效

在活动现场,作为平台运营方,南网互联网公司展示的“帮扶树”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棵象征赫兹乐购核心支撑作用的树干上,挂满了代表五省区丰硕成果的“帮扶果”。广西东兰花香米走出山坳坳销往全国,年销量突破2万单;云南维西的“安啧啧”通过品牌重塑,产品附加值提升超40%……这些鲜活的兴农致富案例背后,活跃着赫兹乐购运营团队的身影。

平台自2020年上线以来,已成为央企消费帮扶的标杆平台。五年时间,平台累计服务超70万用户,覆盖153个南网帮扶点,上架帮扶产品1300余件,无偿助农销售额突破5亿元,年均销售额稳定在1亿元左右,成功推动多个帮扶点从摘下贫困帽子,蜕变为“百万村”。

区别于传统消费帮扶,该平台以“一张协同网”“一批新农人”“一批金招牌”的“三个一”打造出数商兴农的“南网范式”。将帮扶产品纳入全网采购目录,实现产销精准对接;通过“电商新星”计划完成50余批次、超2500人次培训,充实农村电商人才队伍;通过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帮扶品牌,助力帮扶从“卖原料”升级为“卖品牌”。以云南维西为例,南方电网政企协同成立农业开发公司,打造食用菌、核桃油等四大特色产业,80余款乡货成“网红产品”,带动5800余户农户户均收入翻两番。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央企消费帮扶兴农周”中,赫兹乐购促成帮扶消费超2700万元,展现出消费兴农的强劲动能。在本次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中,赫兹乐购充分释放电商优势,上线“聚力行动”专区,开展秒杀、促销等活动,发挥出消费帮扶助农“主力军”的作用。

打破壁垒: 2.0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数字新基座”

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着“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产品“种得好却卖不好”、消费者“想买好却难溯源”、产业“想升级却缺数据”。“数商兴农”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以数字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该平台的发布正是以筑造“数字新基座”的创新思路破解这一系统性难题,以“开放、智能、可信”的数据体系打破目前技术、政策、市场协同壁垒。

具体而言,就是实现全域数据联通,帮扶管理一网通办、建立全网帮扶数据大屏,从市场端让帮扶产品融入全国大循环;打造“全程可信”的溯源能力,自动采集农产品生产、销售各环节数据并实时上链,扫码即可查看全流程关键信息;构建全链协同智能能力,内置南方电网独创的“CARE 消费帮扶智能增长引擎”,实现决策的智能化“模型驱动”。

同时,平台将设立乡村振兴品牌精品馆,每年重点孵化100个地标品牌;每年计划投入超千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加快数字智慧升级;启动“数商兴农千人计划”,每年开展系统性电商及直播培训,培育扎根乡土的复合型电商人才,从品牌、技术、人才等层面全面提升赫兹乐购的平台支撑力。

智创未来: “五大升级”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

平台将聚焦品质安全,联合科研机构强化“三品一标”与全链条质量管控,让“绿色、有机、可追溯”成为帮扶产品标配。同时深化品牌引领,打造“核心产业带+卫星产业区”集群,推动乡村产业从单点发展转向集群增效。在消费场景上,平台将联动“赫兹商旅”“知行南网”等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非遗体验项目,促进农文旅体融合。此外,平台还将加强智慧中台建设,加速数字智慧升级,联合政府、央企及社会力量共建乡村振兴共同体,在数据共享、供应链金融等领域深化协作。

“我们不仅是平台的升级,更是数商兴农战略的深化”,赫兹乐购相关负责人如此描述。当数字成为“新农资”、算法成为“新农具”、生态成为“新动能”,数商兴农正在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赫兹乐购将以独特的创新模式扛起央企帮扶的责任与担当,让每一份乡村的价值被看见、每一份奋斗的力量被成就。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