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设立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担当作为。值其建设六周年之际,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多方位解析山东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型开放激发发展活力、以创新赋能产业链、以区域协同构筑开放新优势的生动实践路径。
大众网记者 李玲玉 报道
不久前,德奥特(青岛)雷达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泰加德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优质德资企业相继落户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标志着区域对德合作再添新动能。
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地区繁荣进步的活力源泉。作为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自贸试验区建设承担着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使命。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山东自贸试验区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率先构建起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济南片区,全国首创的“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平台实现保税货物区内外便利化流转,破解了进口商品难退回问题;青岛片区创新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2024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087万标箱,分别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烟台片区推出“跨国审批”“跨国包机”“跨国研发”“跨国制造”等模式,为企业外商投资提供了极大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办理营业执照全程只需半小时,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金融开放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头戏。山东自贸试验区落地落地全省首笔货贸项下NRA结汇业务、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模式,启动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全面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创新,推动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系列措施下,有效解决了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金融难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从推出全国首份负面清单外资企业备案清单,到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从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到创建国际人才服务平台,山东自贸试验区正以系统集成式创新,构建起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山东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推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对外开放,正逐步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资源的“强磁场”、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