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惠州热电公司:盈利攻坚“出零米”——从“稳运营”到“快盈利”的突破之路

来源:中国网    2025-09-16 17:15
来源: 中国网
2025-09-16 17:1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截至8月末,大唐惠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热电公司)聚焦盈利攻坚、生产经营联动、成本领先、安全生产四大关键任务,以实干笃行推动各项工作稳中有进,达成投产以来首次累计利润“出零米”的重要突破,为“即投产、即盈利”总目标的实现筑牢坚实根基。

思想破冰,锚定盈利攻坚“总方向”

该公司党委以营销为龙头,将盈利目标作为核心导向,以“市场思维+政策转化”双轮驱动激活增收动能。一方面,构建市场导向型管理体系,组建营销团队,深度研判区域电力市场趋势,在年度交易中高位锁定中长期合约,提前筑牢收益“基本盘”;同时,打破部门间壁垒,建立生产经营联动机制,实时跟踪电价波动,抢抓高电价时段开展机组试验,实现发电资源与市场收益的精准匹配。

另一方面,以“政策红利转化”为增收突破口,建立政策跟踪-分析-落地闭环机制。通过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成功推动水费减免政策落地,全年可节约水成本400万元;精准梳理政策要求,完成调试电量补贴追补流程,预计全年增收电费约1200万元。针对新投机组入市约束难题,创新成立多部门联合攻坚小组,超前完成2号机组入市手续,释放年度高价合约电量,预计新增电费收入400万元,市场竞争力与效益创造能力显著提升。从“等政策”到“抢政策”,从“遇难题”到“破难题”,市场竞争力与效益创造力在一次次突破中节节攀升。

协同破局,激活生产经营“新效能”

该公司以“经营协同+技术攻坚”双向发力,破解投产初期运营难题。在经营协同上,聚焦燃料成本这一核心变量,主动与中石油沟通协调,成功获取天然气竞拍资格,以低于当月合同气价0.19元/方的价格采购增量气,有效降低投产初期用气成本;面对容量电价政策导致发电需求下降、合同计量消纳等困境,通过开展2号机组AVC试验,精准消纳刚性气量,避免欠提考核,为利润“出零米”提供关键支撑。

技术攻坚上,机组运维指标全面优于行业标准。燃机、汽机振动水平分别控制在国家优良标准下,1号、2号燃机发电机漏氢量分别低至6m³/d、5.1m³/d(优于8m³/d设计值),汽机冷态启动时间较常规流程缩短1小时;通过真空泵改造与真空查漏治理,实现能耗降低5%、真空度提高1kPa;修复8处漏点,彻底解决经济性短板。同时,集中力量攻坚12项设备重要缺陷,仅用3周完成18个内漏阀门修复,机组补水率骤降80%,系统稳定性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管理管控上,推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建立“月比对、日盘点”机制,通过数据穿透分析挖掘成本管控短板;着力压降融资成本,通过贷款置换、签订信用证协议等举措,持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率,为公司运营“减负松绑”。

全员参与,筑牢成本领先“硬防线”。该公司以“全流程管控+全员降本”为抓手,将成本领先战略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制定成本领先专项方案,梳理成本构成要素,聚焦气耗控制、非生产费用管理等核心指标,从源头压缩非必要支出,优化燃料采购策略,拓宽气源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开展节能降耗行动,通过技术改造与精细化操作,稳步降低机组厂用电率。

同时,激发全员降本热情,打造“自己的事自己干”的降本氛围。高效推进厂内光伏项目,利用办公楼、厂房楼顶及厂区周边空间建设光伏设施,项目交流侧容量达1.075兆瓦,截至8月30日累计发电35.68万千瓦时,大幅减少厂用电外购量;推行费用精细化管理,依据工作量灵活调整外委人员数量以控制修理费,盘点基建期合同与备品备件,减少生产期重复采购,以“精打细算”夯实盈利基础。

底线思维,夯实安全生产“大底盘”

该公司始终将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前提,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8月以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雷霆”专项行动:通过党委会、月例会部署动员,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围绕运行管理、设备设施、“大安全”三大领域,组建3个专项排查小组,深入生产现场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全面排查。

实行“周统计、周通报”机制,动态跟踪排查进展,形成“发现问题—立即反馈—跟踪整改”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排查高风险区域7处、覆盖关键设备17台套,梳理安全问题及改进建议70项,整改完成率达88%;成功规避临时用电、两票管理等四类典型风险,结合排查结果修订完善《发电设备检修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35项,进一步筑牢生产现场安全防线。

此次投产首次利润“出零米”,是该公司全体员工攻坚克难、协同奋进的成果。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聚焦“即投产、即盈利”总目标,以更精准的策略、更务实的举措,在盈利攻坚、成本管控、安全生产上持续发力,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再立新功。

(大唐惠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李宁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