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四局创新探索“好房子”的无限可能

来源:环球网    2025-09-05 17:10
来源: 环球网
2025-09-05 1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阳光在光伏幕墙上跳动成绿色的音符,固废再生的地砖镌刻着资源循环的故事,智慧管理平台以数字化赋能,让老旧建筑重焕青春活力……这一幕幕图景,正是中建四局将“好房子”标准延伸至每一个建筑场景的真实写照。在这里,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的生活日常。

秉承中建集团“好房子”营造理念,中建四局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的好标准,通过绿色低碳、智能建造和工业化建筑等创新科技,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承载美好生活的可持续空间。中建科创大厦,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作为国内首座超170米近零能耗高层建筑,中建四局科创大厦以“四好”标准树立“好房子”的新模范。

设计层面,大厦巧妙融合骑楼、冷巷等岭南传统智慧与120米超高太阳能烟囱和光伏一体化幕墙等现代节能技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与空间舒适性的完美平衡。

材料选择上,项目采用自研的高精度防潮石膏砌块、轻质抹灰石膏等绿色建材,大幅降低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

建造过程中,四局的“四化协同”建造体系得到充分展现:工业化——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4天1层”的惊人速度;智能化——机器人集群灵活穿梭于云端工厂、精准作业;数字化——通过智慧建造和碳排放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动态管控;绿色化——移动清洁能源中心、光电模块化房屋等创新产品,让工地成为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区。

在运维阶段,智慧运营平台如同建筑的“数字大脑”,自动管控设备、调节能耗、优化碳排放管理,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对话。

中建科创大厦不仅创造了多项“全国之最”,更以多维度的创新实践丰富了“好房子”的价值内涵。事实上,“好房子”的理念已超越传统建筑分类的局限,在城市更新中展现出更加多元的社会意义。

如何在维持正常办公的前提下,将一栋30年历史的老旧办公楼改造为近零能耗建筑?中建四局改造的深圳蛇口大厦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项目通过13项节能减碳设计,实现建筑本体节能率20%,综合节能率60%,年均经济收益数百万元,成为深圳首个既有高层办公建筑改造的近零能耗和近零碳建筑项目。

如果说蛇口大厦展现了城市更新的现代风范,那么贵州建科院则谱写了历史园区绿色重生的新篇。60余项节能低碳技术让历史肌理与现代绿色科技完美融合,光伏、植物碳汇助力园区实现“负碳逆生长”的奇迹……通过对园区建筑、交通、能源和景观等全方位的系统改造,中建四局让这座承载着半世纪记忆的园区焕然一新。作为全国首个超50年历史园区的零碳改造典范,贵州建科院以“好房子”的崭新姿态,为城乡建设的绿色转型打造了可复制的样板。

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厦门围里社区的华丽蜕变。中建四局采用“EPC+O”模式,从绿色能源、资源循环、低碳出行、智慧生活四大维度实施31项节能减碳改造,将一个“脏乱差城中村”打造为三星级低碳社区示范项目。现在的围里社区,不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更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从住宅到公建,从单体到园区,从新建到旧改,中建四局始终在拓展“好房子”多元可能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建筑承载幸福,让空间滋养生活——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人居方式的进阶,更是中国建筑以匠心践行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诺。

责编:周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