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县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 锻造担当奉献基层治理骨干力量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11-18 15:13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11-18 15: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肇源县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着力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构建全链条选育管用体系,重点破解人员不够用、不稳定、不会干、不肯干等突出问题,全力打造一支员额充足、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素质过硬的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严格“优”的标准,畅通选聘和退出通道。将社区工作者员额配备工作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统筹组织、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全力推进。一是核准核实员额职数。由组织、民政等4部门,对全县城区常住人口、小区、商圈市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数量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配备标准,最终确定全县不少于255名社区工作者员额总数,实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严把选聘任用标准。结合社区工作者职能定位和城市治理需求,坚持“按需选人”原则,科学划定年龄、学历、专业、特长等选聘条件。去年以来,动态择优补录58人,常态化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满额运行。三是科学建立退出机制。建立完善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制定了“社区工作者履职负面清单”,明确11条“退出”情形,及时将政治素质差、违法违纪、不担当不作为的社区工作者清除队伍,确保整体素质过硬。截至目前,已清除3名存在问题社区工作者。

激发“干”的动力,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确保社区工作者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一是完善薪酬机制,提升待遇强保障。按照三类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序列,建立“岗位补贴+基础补贴+社会保险”的薪酬待遇兑现制度,县财政每年额外投入600余万元,确保工资达到当地最低工资2.5倍,有效完善了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二是坚持以奖促优,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干在经常,考在平时”原则,制定了“季评比+年考核”的精准考评管理机制,通过“群众评议、社区自评、管委会综合评星”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考实考准工作实绩,对5名五星级社区工作者给予3000元绩效奖励,并对连续评定五星级的优先作为提高待遇人选,有效调动干事创业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注重典型引领,比学赶超促提升。定期组织开展“优秀社区工作者”“最美社区人”“明星社工”等评选活动,并依托“肇源融媒”“肇源党建”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通过先进典型引路,有效放大示范作用,带动全县社区工作者对标先进、主动提升。去年来,已累计开展评选活动4次,表彰先进社区工作者50余人次。

丰富“育”的方式,增强业务和服务能力。始终将能力素质提升作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是构建“一体化”培训体系。健全以初任培训、岗位培训、专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体系,让培训贯彻社区工作者入职、在岗全过程。去年以来,先后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社区工作者培训班等班次6期,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同时,组织多名优秀社区书记赴省内先进地区开展外埠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二是注重“多岗位”实践锻炼。采取轮岗交流、下沉网格、跟班实践等方式,组织社区工作者轮岗锻炼,分批次到社区管委会实习。建立社区工作者与网格员联动机制,每月开展“走网巡格”行动,在实践中提升服务群众和应对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截至目前,社区工作者累计进网格服务2300余人次,化解矛盾问题500余件,实现群众“微心愿”260余件。三是实施“传帮带”培养制度。建立“四带一”培养帮带机制,为15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每人安排一名县处级领导、一名驻区单位一把手、一名社区管委会班子成员、一名机关单位驻社区第一书记,通过讲政策、送指导、解难题,切实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水平。截至目前,通过优秀导师“传帮带”,共解决社区治理、环境卫生、供热排涝等突出问题32项。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