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 勇担金融新使命 做优“五篇大文章”

来源: 中国网
2024-11-07 15: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溯往昔,踔厉奋发、笃行热忱。

观当下,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展未来,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作为金融“国家队”成员,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立足市情特色,勇于创新变革,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以科技引领转型为引擎,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常州市“建设新能源之都、万亿之城再出发”的征程中勇挑重担,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与数字金融持续“加码”,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696亿元,年净增48.28亿元;自营存款时点余额228.79亿元,年净增27.57亿元。

赋能科技金融,浇灌科创森林

厂房内,工人们稳稳操作,秩序井然;厂房外,专利墙静静矗立,格外醒目。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常州朗奇威电器有限公司深谙“智”造升级之道,研发投入占比高达年销售额的5%,引领行业向“新”而行。随着经营发展的提档升级,企业流动资金存在一定压力,“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为我们发放的‘智改数转’专项贷款非常及时,让我们有了不断转型跃升的底气。”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资源富集、活力四射的产业园区,众多科创企业与朗奇威电器一样,亟需个性化、陪伴式金融服务支持。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精准把握市场脉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发展路径,为科创企业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更促进了金融资源与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依托“园区+”模式,该行认真落实“1+N+X”服务体系推进要求,推动产业园区拓面提质、产业链精耕细作、产品模式升级迭代,今年以来已在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和溧阳高新区三个重点园区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3.6亿元,新增授信客户46户,并成功为溧阳高新区某企业循环开立NRA进口信用证10.2亿元,为武进国家高新区某企业办理江苏省首笔“专精特新”内保直贷业务950万美元,有效助力园区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该行定期开展市场调研,问需科创主体,逐步构建起一套“线上+线下”全链条融资产品体系,实现靶向发力、精准“滴灌”。比如,“科创e贷”满足初创期企业的短频快流动资金需求;“科技信用贷”助力成长期企业稳健前行;深化银政合作,创新推出的“银行+财政”“银行+人才”“银行+科技”“银行+税务”“银行+环保”等多渠道“银行+”科创金融服务模式,有利于打造多元化融资生态,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23.72亿元,净增3.95亿元,新增客户数及贷款增量均列江苏省第3。

布局绿色金融,助力低碳转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与时代大势并行、与地方发展同兴,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积极在生态优先、绿色转型之路上寻找突破,致力于将地方“资源”转化为发展“资产”,促进产业多方共赢、乡村全面振兴。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绿色融资分别净增20.4亿元、21.38亿元,增速达33%、25%。

把握“实”的导向。过去的常州凭借实业成为工业明星城市,如今的常州以“新能源之都”作为城市新名片决胜未来,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聚焦产业风口,全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强“增长极”。上半年发放新能源汽车贷款3563笔,金额达6.16亿元。

完善“拓”的机制。常畅充平台是常州市国资企业新能源集团打造的绿色出行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常州市内600个停车场、900多个充电站,以及近7000根充电桩。聚焦绿色出行领域,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与常畅充平台携手,推出停充“邮”礼、出行“减单”优惠活动,优化便捷、经济的绿色出行环境。活动上线后,已吸引超2000名客户参与。

盯准“守”的成效。溧阳素有“茶叶之乡”的美名,近年来,当地加强“特色白茶”品牌建设,加速产业振兴步伐,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在此过程中,邮储银行溧阳市支行深耕地方,尤其侧重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据了解,该行对溧阳市茶叶协会的会员触达率达100%,年放款量超千万元。“为溧阳茶叶生产企业做好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该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深耕普惠金融,打造行业标杆

“大国之略”呼唤“大行之为”,“普惠之根”需注“金融之泉”。邮储银行常州分行以持续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在助力企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等诸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上半年,该行小微企业“首贷户”新增51户,普惠贷款余额110.6亿元,净增6.55亿元。

传递普惠服务“温度”。从起初甩着“泥腿子”走村入户开展金融服务,到如今“客户经理+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线上服务”四位一体、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该行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践行“阳光信贷”理念,将“自身干的”与“人民盼的”紧密衔接,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获得感,打造群众身边“有温度的银行”。

增强普惠服务“精度”。针对客户群体的差异化特性,该行不搞“大水漫灌”,而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小微经营主体进行多维度、多场景精准画像,推动普惠小微贷款精细化投放。多年来,该行普惠贷款单户金额和规模均实现有力提升,小企业法人贷款业务也全方位涵盖了房地产抵押、担保类贷款、快捷贷、科创贷、医院贷、学校贷、线上“小微易贷”等诸多领域,已然构筑起“个人经营性贷款+企业法人贷款”“线上+线下”“标准化+特色化”相融合的邮储普惠金融品牌。

拓宽普惠服务“广度”。与地方征信公司深化政务数据合作,该行研发升级“邮储常信贷”产品,作为全国唯一的地级市案例,面向全国推广;积极开展“强县富镇”活动,该行通过整合资金链、信息链、资源链,完善富镇开发布局,建立富镇开发团组,激发转型升级强劲动力;紧跟“一县一品”区域发展格局,该行践行“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和设施农业行动方案,以特色产品线驱动规模化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72.21亿元,净增38.19亿元,增速28.46%;普惠涉农贷款余额34.83亿元,净增2.89亿元。

发力养老金融,守护悠然晚年

“我来领退休金,空的话就会坐这喝杯茶,跟工作人员聊聊天,顺便了解一下近期的理财产品,他们都会热情接待,让我感觉很受尊重。”在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营业部内,老年客户钱女士的笑容是对该行服务最生动的注解。

近年来,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立足养老金融服务,积极探索“三横三纵”立体式养老金融体系,即面向未老人群、银发人群和家庭三类主体,深耕养老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推动产品共享、服务共融、产业共建,共创品质养老未来。一方面,该行积极推进适老网点建设,通过设置助老服务窗口、爱心等待专区,配备老花镜、血压仪、医疗箱等便民设施,为有特殊需要的老年客户优先办理业务,带来更具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该行工作人员主动靠前服务,引导“银发一族”使用“幸福版”手机银行、“关爱版”智能柜员机等,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智能时代美好。同时,该行走访对接辖内养老产业发展需求,提供储蓄、理财、保险等普惠属性较高的养老金融产品,并持续做好养老金、社保卡发放等工作,全力守护幸福“夕阳红”。

在“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主题活动期间,该行通过设置“邮爱长者”老年客户金融知识咨询台、设立“邮你乡伴”乡村金融普及站,走进老年群体较为集中的场所,普及个人养老金政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个人征信保护等金融知识,结合通俗易懂的案例深度剖析当下较为常见的诈骗手段,助力老年客户提高防骗识骗意识,守好“养老钱”。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建立“就近办”网点17个;个人养老金代发24.70亿元,服务客户超17.9万户。

探索数字金融,提升服务质效

向先生在金坛区儒林镇承包了近50亩蟹塘,租金、饲料、水电、人工成本,哪哪都要钱。在日常走访中,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向先生的养殖压力后,为其推荐“邮农E贷”贷款产品,只需线上获取涉农补贴、产权交易、土地确权等基本信息,系统便会自动判断客户准入条件、测算客户预授信额度,提供更快、更便捷的融资方式。“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手机上输入下信息,还真能随贷、随用、随还,邮储银行的服务太高效了。”向先生高兴地说。

快捷便利的“三农”信贷支持,源于近年来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不断强化数字金融探索,利用前沿技术筑牢数字根基,对产品、营销、投资等进行赋能升级,让数字技术创新金融服务的壮丽图景在广袤大地上徐徐展开。面对其他不同的场景,“快速”“方便”等关键词同样适用。比如,该行通过“技术流”等专属授信评价体系和“企业创新积分”等外部大数据应用,做到早服务、早介入、早培育,全生命周期式护航企业成长。

此外,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积极响应相关工作部署,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不断扩大数币应用场景和覆盖范围,助力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支付环境。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邮储银行常州市分行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创新变革为动力、以精细管理为保障、以高效运营为支撑,全力推进组织运营优化、营销模式转变、资源互换挖掘、市场场景拓新、数智赋能驱动,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势赋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