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移动:云端蔬菜供应链 创新智慧农业“新样板”

来源: 中国网
2024-11-04 17: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粮食增产提质、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为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用科技创新惠农兴农富农,山东移动依托5G-A、物联网、AI及大数据技术,搭建云端蔬菜供应链和农业智慧种植平台,赋能打造智慧农业“新样板”。在“中国蔬菜之乡”潍坊寿光,一片片翠绿的蔬菜大棚宛如希望的田野,从一粒种子到一颗果实,一场由5G技术引领的蔬菜供应链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山东移动依托5G+物联网、AI及大数据技术,为寿光市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搭建起以服务社会公众、加强数据共享、支撑政府决策、促进农业发展为核心的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这一平台不仅服务着全市5000多名管理人员,更广泛覆盖了寿光市900多个行政村、15个镇街道和28个监管网格,实现了对全市8万多个农户、1770家蔬菜合作社以及2000家农资经营门店等农业生产主体的全面智慧化监管,为寿光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寿光市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核心区域,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未来感的“数字田园”。在这里,每一颗蔬菜的“绿色旅程”都被全程监控与智能管理,从农田的精心培育到销售环节的高效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5G+智慧监管 蔬菜质量可见可控

山东移动助力打造的智慧监管服务平台,综合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计划构建十三个模块,可实现蔬菜质量全程智慧追溯。通过系统间大数据的互联互通与智慧分析,平台不仅确保了蔬菜“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更贯穿蔬菜产业全链条。这一创新实践为探索建立现代蔬菜产业“链长制”工作体系与机制,构建蔬菜产业联合体新模式,助推千亿级蔬菜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蔬菜质量网格化监管方面,山东移动在现有5G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基础上,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推动监管方式创新。通过关联匹配前端农兽药购买、生产过程用药、上市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等数据,实现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推动传统“人盯人”监管向线上智慧监管转变。同时,加快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肥药双减技术,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5G+AI识别 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

数智改变生活,科技改变农业。山东移动在平台智能化支撑方面不断深耕,建立5G+农事行为智能识别分析预警系统。该系统巧妙融合了5G+高清视频与AI识别技术,能够自动、精准地记录并分析农事行为,实现生产记录的便捷化与电子化,为建立农事行为指标化数据库、开展远程技术服务和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5G+农事行为智能识别分析预警系统通过深度挖掘农事活动图像中的人体姿态与农具使用信息,建立了基于图像特征融合的农事行为识别方法。利用人体姿态识别技术,系统能够精准捕捉农事行为中的关节点人体姿态信息;同时,借助AI识别技术,系统还能准确提取农具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被巧妙地转化为距离空间特征矩阵和角度空间特征矩阵,进而通过图像特征融合技术,构建了显式与隐式农事行为模型相互融合的智能识别预警系统。在5G+AI技术深度赋能下,农业生产管理迈入了一个智能化、精细化的全新阶段。

5G+智慧销售 实现销售过程透明化

在繁忙的蔬菜交易市场,农民老张正忙着将一筐筐新鲜的蔬菜过秤。不同于以往,这次他的秤不再是简单的计数工具,而是与5G蔬菜销售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紧密相连。在这个充满科技感的场景中,5G技术正悄然改变着蔬菜的销售方式,让从田野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变得透明可溯。

该系统集智慧秤、一卡通、物联网电子地磅于一体,高效采集销售数据,并通过统一接口与不同厂商系统无缝对接,自动化上报,避免了多终端管理的繁琐。这不仅推动了农产品销售电子化,还显著提升了销售效率。

同时,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对交易市场数据进行多维度展示。监管人员可轻松查看特定市场或区划下的综合信息,通过可视化图表掌握市场动态,为农民提供精准市场信息,助力他们把握最佳销售时机,确保蔬菜以最优价格售出。这一创新应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题,更让蔬菜产业迈入了智能化、透明化的新时代。

凭借5G+物联网、AI及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系列5G+创新应用的落地实施,为寿光蔬菜产业带来了生产效率与品质管理的双重飞跃。山东移动将持续深化5G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探索,致力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携手各方共同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农业生态,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数智力量,书写智慧农业新篇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