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艺创新促质量“精美”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9-30 17: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物料流量达到稳定范围了,我现在测一下温度!”9月13日下午,长沙卷烟厂制丝车间操作工王新宇与中控室沟通后,松开对讲机按钮,提上手持式测温枪,小心踏上登高扶梯,将测温枪探头对准了振槽中翻动着的烟丝。

图为操作工用手持温度计测量取样点烟丝温度(张浥珩/摄)

在烘丝环节,该厂制丝车间一直采取热风风向与物料流动方向相同的“顺流”工艺方式,为打造高效、精准、低碳的生产模式,加快设备烟丝处理能力、系统响应能力及精确调控能力“三种能力”转型升级,探索节约蒸汽的生产方式,在节能降耗上发力见效,该厂制丝车间配合湖南中烟技术中心开展“烘丝热风逆流”试验,即改变烘丝机中的热风风向,探索“逆流”的新工艺方式。

“烟丝的水分、温度等关键数据是判断烘丝加工效果好坏的核心指标。”“从生产线上各取样点采集到的烟丝,经过物检室测量鉴定,得到的一组组关键数据就是一串串‘密码’。”“如果采用逆流方式取样,所得到的数据好于顺流,且生产过程中热风温度实际值等参数更稳定,就可以敲开提质增效的大门。”试验前期,该厂制丝车间生产、技术骨干与公司技术中心集中商讨,设计出最佳的试验方案。

“烘丝开始进料了!”当天下午2点,烟丝流入缓缓旋转的烘丝机,热风开启,与烟丝“迎面相遇”,不断提高烟丝的“体温”,使其逐渐散去水分。三名操作工早已在“烘丝机出口”“风选前皮带”“风送前汇总振槽”三个取样点处等待。当中控室操作人员确认出料温度达到稳定范围后,马上进行测量,为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先后测量了5次并记录在案。其后,操作工从每个取样点采集3公斤烟丝,由物检室技术人员对采集的烟进进行水分、填充值、整丝率、碎丝率等信息进行测量,再将结果递交给全程参与到试验的技术中心试验人员,对试验数据“解密破译”。

“打手动控制把温度降下来!”试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长期使用顺流生产工艺,热风逆流试验的PID参数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经验值”,在试验开始前烘丝机预热过程中,一度出现了热风温度波动大的情况,导致产品水分、温度等关键参数不稳定。

“由于生产的烟叶有着‘保质期’,如果不在此规定时间内完成加工,烟叶内原料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影响产品品质。”

为及时将温度波动维持平稳状态,把握住加工烟叶的“黄金时间”,该厂制丝车间强化属地协同,调动技术骨干,经验丰富的操作工以及维修人员,组成一支攻坚小分队,手动调节烘丝热风减压阀,配合线上更改热风风门开度。经过上下一体联动,及时信息共享,终于将“躁动不安”的逆向热风温度“平静”了下来。试验结束后,所使用的原料“完好如初”,全部能投入生产,确保了当日生产计划如期完成。

图为维修人员手动调节减压阀(张浥珩/摄)

据悉,通过“烘丝热风逆流”试验,在生产流量稳定状态下获取了精确的设备运行参数值,探究了烘丝热风逆流方式下的可行性、有效性及质量,为全面推广该生产工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坚实基础。(张浥珩)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