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龙川镇:丰收节后话“丰收”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9-24 18:43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9-24 18: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的丰收节上,我又‘丰收’了!”这是来自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龙川镇灵官社区后应屯小组欧美仙的自述。她口中的丰收节是指9月22日刚举办的2024年南华县龙川镇第四届农民丰收节暨渔乐节。丰收节,农民必须唱主角,为了庆祝春华秋实,在稻谷飘香丰收之际,群众自发举办了这场活动。

活动现场,内容丰富精彩绝伦。摸鱼比赛、果蔬搬运赛、爬油杆、瓜果王选拔、农特产品展销……每个活动现场,群众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其中,当属农特产品展销上的“老板”们笑得最灿烂。

“我的凉粉卖了将近1000碗,还是做少了哩!”欧大娘说。欧大娘做的凉粉是远近闻名的,农忙时节,她忙于农事。闲暇时间,她会靠着做凉粉的手艺赶“乡街子”,哪里赶集或办节庆活动,哪里就有李大娘的摊位。

“我家老两个今年种着2亩荷包豆、3亩稻谷,也要丰收啦!庄稼跟摆摊的钱加一起一年也可以苦好几万哩!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欧大娘开心地说。天道酬勤,力耕不欺。欧大娘用行动描绘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景象,展现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同样,在丰收节上获得“丰收”的还有龙川镇的29个村(社区),在这个节日上,他们可是又“小挣了一笔”。

西云社区的干菌子、辣椒酱;河硐村委会的莲藕、鲜花;海子山社区的兰花、杨梅酱;云台山村委会的木瓜、大白芸豆、土鸡蛋;车子塘的清真干巴、米线饵块……商品满目琳琅,为了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各村(社区)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们的商品是直接去跟群众采购的,原产地原材料,都是生态绿色产品。”南秀社区党总支书记尤丽梅介绍。“本次我们共卖出了0.35万元。此前,我们通过野生菌美食文化节销售农特产品、实施自助洗车项目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已有24.82万元的收入。虽然本次收入较少,但积少成多,肯定能翻一番,突破30万元。”尤丽梅接着说。

同样,丰收节上获“丰收”的还有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该基地自5月1日营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次。“今天收入是开业以来最高的了,餐饮烧烤接待了452桌,都是座无虚席。”基地负责人马俊介绍。整场活动都在秋枼田,得益于基地符合丰收主题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基地内的民宿、咖啡馆、研学馆、主题餐厅等满足了游客一天到晚的“游玩攻略”,加之丰收节精彩绝伦的活动,让游客们痛快淋漓。

“我们一整天都在秋枼田,白天参与了稻田摸鱼、运动会,晚上又参加篝火晚会,又在农特产品展销上品尝了美食,吃住玩都在里面了。”来自昆明的游客张睿纹介绍。

秋分遇上秋收节,一寸光阴得一寸黄金,丰收是对田园的深情,是对时节的敬畏,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骄傲。丰收节后“话丰收”,是对每一位辛劳者的礼赞。据悉,2024年南华县龙川镇第四届农民丰收节暨渔乐节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共设60个展销摊位,摊位营业额均达0.32万元。活动当天实现交易金额达到384万元。(赖秀蓉)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