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音乐·非遗音乐推广计划获奖,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9-18 13:34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9-18 13: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3日,2024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在厦门召开,本次论坛主要从数字音乐业态发展与文化传播、版权市场与生态建设、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多个维度展开。“华为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推广计划”在本次大会上获得“年度原创音乐扶持项目”奖项。华为互动媒体军团CEO、华为终端云服务互动媒体BU总裁吴昊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华为音乐基于鸿蒙生态、以技术赋能艺术的理念,不断创新高品质音乐内容体验,并以华为音乐非遗音乐专区作为重要实践,为用户打造文化瑰宝的数字舞台。

“华为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推广计划”在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获得“年度原创音乐扶持项目”奖项 

传承与创新并进:华为音乐助力非遗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流动的、活着的艺术,它用音乐的形式刻印着浑厚的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悠久的民间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音乐文化,国家把很多传统音乐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华为音乐·非遗音乐推广计划,致力于收集民间古调、曲艺、传统戏曲等古朴和原汁原味的声音,同时吸收传统音乐二次改编/演绎/融合创作的优秀民乐作品,让民族音乐以更年轻、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推广,让中国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华为音乐非遗音乐专区

经过前期的内容收集和整合,华为音乐于2024年7月正式上线非遗音乐专区,涵盖非遗古调、民族原创、名家戏曲、新民乐等各类精选民族音乐。目前华为音乐已通过和未来东方、瑞鸣音乐、看见音乐、声音丛林、宇歌文化等音乐厂牌合作,上线非遗古调、民族原创、乡韵情怀、戏曲传承、国乐名家、民乐新潮等多品类歌单;同时还推出“空间民乐之声”等精品内容策划,将配器元素丰富的民族音乐和空间音频技术相结合,让作品听感更细腻、更沉浸、更加还原出民族旋律中演绎的地域文化和生活场景,以空间音频技术的加持,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传承。

华为音乐非遗音乐内容策划

华为音乐非遗音乐歌单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让非遗音乐焕发新生

在大会上,吴昊也详细介绍了华为音乐基于鸿蒙生态,以分布式、系统级AI等技术赋能数字音乐,贯穿创作-分发-体验内容全生命周期,“非遗音乐项目”也成为华为音乐携手伙伴打造高品质、全场景、更智能的数字音乐内容和体验的重要实践。

华为互动媒体军团CEO、华为终端云服务互动媒体BU总裁吴昊在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在内容创作层面,华为音乐通过Audio Vivid音频编解码标准和空间音频技术,用创新的沉浸声录制和三维的表达,呈现出非遗音乐中更丰富的声音信息量与更清晰的声音细节,使得非遗音乐仿佛拥有了生命,更具空间感、临场感、流动感,也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民族音乐LIVE现场,获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听觉体验。

在内容分发层面,华为音乐基于盘古大模型的系统级AI能力和对用户偏好的洞察,提升内容分发效率,结合硬件使用、听音场景和用户喜好的意图框架,让非遗音乐内容可以在不同终端设备上进行恰到好处的智能分发,更加高效、精准、个性化地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用户。

在内容体验层面上,华为音乐发挥软硬协同的优势,打通端到端的全链路高清音频,保障非遗音乐内容可以无损地传送到听众的耳朵里,还原更多民族音乐中的声音细节和真实听感。同时在华为全场景多终端设备的一致性体验下,音乐内容可以实现跨端无缝流转畅听,让用户可以在更多场景下便捷聆听,进一步扩大高品质内容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秉承着“技术赋能艺术”的宗旨,华为音乐将“非遗音乐推广计划”作为重要实践,还将携手更多非遗音乐人以及厂牌机构,持续繁荣内容生态,创新打造在鸿蒙生态中的高品质音乐内容体验,推动传统音乐在数字音乐产业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为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更多贡献。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