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灼灼向星汉 星汉熠熠入梦来——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超声电机开拓者赵淳生教授

来源: 中国网
2024-07-22 13: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研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不断努力、不断突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要把我的力量贡献给国家,我愿意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奋斗一生。

最美科技工作者——赵淳生院士

图1 2024年3月30日在南京仙林欧葆庭国际颐养中心(养老院)经营七周年的庆祝大会上,赵院士向养老院赠送南航宣传部为他撰写的《从放牛娃到院士》的传记,赵院士向院长黄宣尧和大会介绍该书的内容。

1938年11月,深秋,天气寒冷、秋风萧瑟,中国抗日战争逐渐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湖南衡山一个贫困农家出生了一个男孩。荆楚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男孩1岁之时,他的父亲就参加革命,后来得知他在辽沈战役中牺牲了!9岁时母亲也生病过世。家里只剩下他和祖母相依为命,靠砍柴、放牛养家生活。

就这样,男孩在战乱中艰难地渡过了童年,解放前,中共地下党找到了他,供他读完了小学;解放后,他又在政府帮助下读完了中学、大学。从此,男孩的人生和中国绑在了一起。他毕生从事科研、报效祖国,创造了很多科研奇迹,他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电动激振器,他更是研发出了我国第一台稳定运行的超声电机,成为我国超声电机的奠基人、开拓者、领航者。

无论是什么都不能阻挡他砥砺前进的脚步、无论是什么都浇灭不了他炽热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2021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赵淳生教授。

天道酬勤不止步 科研创新结硕果

“我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

1956年,赵淳生考上了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他一边从事繁忙的教学工作,一边又要做机械振动方面的研究。彼时,年轻的他看到国内用的电动式激振器全依赖进口,便下定决心,要制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动式激振器。这里所说的激振器是附加在某些大型机械和设备(如飞机、火箭、汽车等)上用以产生激励力的装置,是利用机械振动的一种重要部件。

上世纪70年代,赵淳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激振器”, 打破了该设备国外垄断的状况,填补了国内空白。1981年,赵淳生远赴法国留学,在这里,他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国内难以匹敌的。因此,他更加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经过3年刻苦努力,他获得了法国的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普罗特拉公司想留他在法国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他就马不停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恨不得马上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报效国家。

1992年,赵淳生应邀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该系听了一场关于“超声电机的发展和应用”报告。他敏锐的注意到了一个信息,报告人提到美国宇航局与麻省理工学院要联合研制火星探测器上用的超声电机,他有一种感觉,超声电机或许将来会对我国的航天器起到重要的作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开始学习超声电机。

赵淳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想到就要做到,做了就要出结果。1994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美国给予的优厚待遇,告别已在美国定居的妻女,独自一人回到南京。或许,家人不理解的是,当时的他已经56岁了,为什么还要如此折腾呢?但是,这就是赵淳生,只要想到对祖国的发展有用,他就顾不了那么多。

什么是超声电机呢?首先,电机是用来带动机械部件发生转动的重要器件,就像是人体骨头之间的关节,用来带动手脚。而超声电机则是一种基于振动原理发展起来的新型微特电机,重量轻,体积小,小到只有“米粒”大小。它既可以用于火星探测车,又可以进入人的血管中,它具有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无噪音、无电磁干扰等特点。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用于控制的作动器具有革命性的改变,传统的电磁电机在轿车电器、精密仪器仪表、航空航天等领域无法使用到高端装备,而超声电机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实赵淳生也明白,改变研究方向转向超声电机这一全新课题,相当于从零开始,当时中国的科研人员对此项研究甚至连认知都处于一片空白,但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是赵淳生科研最大的动力。

“我学习知识是要为祖国服务的,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回去!”

1994年10月,赵淳生回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没有启动经费,他向系里借了1.5万元,购置一台计算机和一台简易打印机,在一个20平米的小屋里,赵淳生带着一名博士后、一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就这样开始了超声电机的研究。

天道酬勤、开拓创新,经历了一次次失败考验之后,1995年12月17日,赵淳生团队终于让“行波型超声电机”原型机成功运转起来,成为我国第一台能实际稳定运行的超声电机。从申报课题到研制成功,他们4个人仅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相当于国外多名工程师3年的工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是,奇迹的背后,是别人不知道艰辛和困苦,没日没夜的高强度研究工作,持续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地工作也并不鲜见,这也给赵淳生的身体带来了不可逆的损害,酿成了后来的病发。

图2 2019年9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二次肺癌切除手术(微创手术)出院前和医生、护士们留影。

不畏浮云遮望眼 生命不息勤奋斗

“你到底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

“我两个都要!”

2001年春节过后,医院住进了一个奇怪的病人,这个老人满头白发,坐在病床上,一只手在输液,另一只手用来写字翻书。一旁照顾他的妻子终于忍无可忍,说:“你现在都这个样子了,还不好好休息,你到底是要命还是要超声电机?”

白发老人笑了笑,说:“我两个都要。”

这个病人就是赵淳生,当时,他和团队在超声电机的研发上取得了飞速进展,还先后获得了国家“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成立了“南航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前景一片光明。

正当赵淳生准备在超声电机领域开疆辟土、大展身手之际,2000年11月,他的身体却亮起“红灯”了。由于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他的免疫力严重下降,在学校组织体检中,他被查出了肺癌。得知体检结果,赵淳生却出乎意料地平静,他要求医生尽快制定治疗方案,做完手术,然后就可以又回实验室继续工作。

这次手术,赵淳生右肺一叶被切除,即使痛苦的化疗,他也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成为病友眼中的钢铁硬汉。他只想着尽快养好病出院,但是祸不单行,肺癌手术三个月,复查时医生又发现他胃上还有一个鸭蛋大的肿瘤,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医生要求必须立即切除。于是,第二次手术又切除了他三分之二的胃。短短时间里,当时已60多岁的他连做两次大手术,体重顿减26斤,让家人无比心疼,他自己反倒不在意。

躺在病床上的赵淳生,依然惦记着正在进行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请、超声电机专利申请,还有自己无论如何都放不下的团队。他将资料偷偷藏在枕头底下,家人只要一走开,赵淳生就掏出资料开启病床上的“科研模式”,连病房里其他病友都看不下去,劝他好好休息。但赵淳生怎么可能放心休息,他就在病床上,用手一笔一划的写,最终完成了他的第一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请书。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凭借顽强的毅力,忍受着化疗的痛苦,最终,赵淳生不仅战胜了病魔,他的研究成果“新型超声电机技术”也于2003年获国防科技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本人于200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生命不停止,我就照样工作。因为工作是一种乐趣,可以延长生命。”赵淳生如是说道。

2006年,为了将超声电机研究扩大到复杂的压电驱动系统和其它新型作动器,在“南航超声电机研究中心”和“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赵淳生又创建了南航精密驱动研究所,2007年研究所获批“精密驱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为了使研究成果及早实现产业化,赵淳生积极推广专利和技术,2008年与连云港锻压机床公司联合创办了江苏春生超声电机有限公司,成为我国超声电机技术领域内第一个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将我国自制的超声电机逐步推向国内外市场。2011年,赵淳生自筹资金和南航三位老师创立“南京万玛超声电机有限公司”,带领着团队扩大超声电机生产规模,为满足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需求攻坚克难。

2013年,赵淳生团队成功研发了仅46克、比鸡蛋还小的超声电机,被称为“玉兔之眼”,应用于“玉兔号”月球车,并随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月。作为“玉兔号”月球车上红外成像光谱仪的驱动与控制系统,超声电机在月面上一直运行稳定。从此,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将超声电机应用到地外星球的国家,同时也是第一个将超声电机应用到月球上的国家。此外,包括嫦娥五号/六号、“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行云二号01号/02号卫星都应用了赵淳生团队研发的超声电机。

作为我国超声电机领域的先驱者,赵淳生对我国此领域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2014年9月他荣获国际“超声电机终生成就奖”和“超声电机技术突出贡献奖”。此奖项设立至今,全世界仅有4人获奖,2名美国人、1名德国人,赵淳生是唯一获该奖项的中国人,他实至名归。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今天的一切,都凝聚着党的恩情!我希望永远年轻,多为党和国家作贡献!”

虽然已经年逾八旬,但一直以来,为了寻求产业落地,赵淳生还在创业的路上也奔波不停。“比院士称号更自豪、比一切荣誉更骄傲的,就是科研成果产业化!”这是赵淳生的心声,也是他的创业目标。

2017年已年近80岁的赵淳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声电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支撑下,以研究所的老师为独立股东投资,成立了南京航达超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控公司),南京航达超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工艺研发及产品生产的模式化运作,超声电机产品制造和应用终于走上正轨。

此后,经过近三年技术攻关,赵淳生带领团队又研发了一款超高性能超声电机,于2020年5月在行云二号卫星01、02号星低轨激光通信上成功得到了应用,解决了我国激光通信一大关键技术难题。赵淳生将此次研制的高性能超声电机称之“四超一特”(即:超高分辨率、超低转速、超低转速稳定性、超快响应和特大中空)型超声电机,他将“四超一特”超声电机作为公司首个品牌产品,并针对“四超一特”超声电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赵院士认为“四超一特”超声电机的突破与进一步发展,将来可用于量子通信、激光通信以及精确打击武器,这预示着他坚持30年的科研项目推广应用的时代即将到来。

为了迎接超声电机应用的春天,紧跟数字化时代,2018年,赵淳生又引导团队朱华副研究员成立了“南京思来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来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和开发智能生产线制造。2019年,在赵院士的建议和指导下,“超控”和“思来”两公司紧密合作,开始设计与制造国内首套超声电机智能装配和检测生产线,实现了节拍1ppm(每分钟生产一台(套)),可生产1万台套/月,开足马力,年产量可达10万台(套)以上,以满足国内各个领域的需求。

图3 赵院士团队已研制出我国首套“超声电机智能装配和检测”生产线,实现了节拍1ppm(即每分钟装配出1台)的生产能力。

但就在研究所和两家公司进入高速发展之际,由于每天高强度地工作,赵淳生的身体又一次亮起了红灯。2021年9月,他的右肺进行了一次微创手术,切除右肺下叶的2/5;2022年春节,他又因脑中风被紧急送往医院。在学校及各级政府领导、师生、家人、亲朋好友大力支持与关怀下,在各大医院的医师、护士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他顽强地与病瘣作斗争,经过3个月住院治疗,他再一次从死亡线上回来了。为了彻底战胜病魔,赵淳生还每周主动前往江宁医院康复科进行3次康复训练,他主动要求医生对他从严训练,他期待早日恢复,再次投入到科研中。

图4 2022年在赵院士生病住院期间,他还指导了“超声电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验收”(会后与领导和专家的合影)。

20多年呕心沥血,赵淳生科研建树丰硕、贡献卓越,他现已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60多种新型超声电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1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6项。应用于嫦娥系列探测器、多种卫星、智能炮弹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超声电机领域的技术垄断,其中某些关键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进行产业化过程中,赵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的困难,排除了外力的一切干扰。他感慨颇深,他深切希望,我国需要迅速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诚信的社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科学家静心地搞自己的研究。才能实现成果产业化,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有梦想的人,皆灿若星辰。赵淳生院士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的色彩,鼓舞着无数后辈向着他的方向砥砺前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赵淳生院士从不向年龄妥协,现已86岁高龄的他依然奋战科研一线,为进一步推动超声电机产业化,迎接我国应用超声电机的春天,他将带领我国超声电机在世界舞台上再创奇迹。(文/王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