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纬编工宫升云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宫升云是即发集团颐和公司的一名普通纬编工人。纬编工,通俗讲,就是纺织行业中的织布工人。秉持着“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的信念,恪守“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宫升云用25年的精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纬编工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
走进即发集团生产车间,伴随着清脆悦耳的织机轰鸣声,“织男”宫升云聚精会神地穿针引线,来回穿梭。
宫升云火眼金睛接线头
1999年,年仅19岁的宫升云从青岛纺织工业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即墨进入即发集团,成为一名普通的纬编工。虽然是最基础的工作,在宫升云心中坚守一种信念——“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从学徒工开始,宫升云就苦练基本功,上班时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下班后仍仔细推敲琢磨,力争用最短的时间练就过人技艺。
“找坏针”是纬编工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宫升云游刃有余的一项“绝活儿”。两米宽的布面上,2640根针同时工作,超人天赋+“勤学苦练”,练就了宫升云的“火眼金睛”和“顺风耳”,他通过查看布面和聆听织机声音,就可以及时发现瑕疵,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出现问题的机针挑选出来并给予更换。他奔跑的姿态练就了“豹的速度”,矫健的身影每天穿梭在机台前四五万步,步履丈量间展示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宫升云通过辨别纱线运行轨道来确定事故原因
“心灵手巧”的宫升云还练出了凭“手感摸针”的绝活,不同规格的机针大同小异,仅仅有零点几毫米的细微差距,在他的手里都变得准确无误。在处理大圆机“掉布”时,一般纬编工都是用毛刷刷织针的针舌,以使针舌重新光滑能勾住纱线,而宫升云则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宫升云挂布法”,用一条包装带,穿进一排针的针舌处,来回拉扯进行清刷,避免了费时费力去刷每根织针,工作效率和成品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将简单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凭借出色的技能,宫升云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及全国纬编工技能比赛,参加2022“元首杯”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选拔赛中荣获总成绩第一名,被授予“个人优胜奖”称号;参加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纺织行业“日发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总成绩第一名,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23年又获得“最美纺织工”、“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宫升云将自己所积累的技艺和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反复解说、反复操作演示,为公司培训职工200余名,他们当中有从事工艺研发、带班长等工作,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宫升云在工作中善于带着问题思考,他积极主动向公司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公司的小改小革,在车间生产移圈机品种革新中,他改造设备后生产效率提高30%,平车周期由原来的40天延长到现在的60天。就是这一项项创新和成绩,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获得同事的一致好评,也成为广大员工学习的榜样。
宫升云(右二)将所学本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
“每当看到自己亲手生产出来的布料制作成衣服,穿在人们身上,作为一名纺织工人很是自豪。”宫升云深情地说。20多年间,宫升云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反复解说、反复操作演示,培训的职工有200多人,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宫升云先后参与的一种针织圆机网眼编织针结构和网眼面料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与研发的一种移圈机用集圈三角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正是有宫升云这样的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技术能手的带动,以即发集团为龙头的青岛纺织产业呈现出不断向智能化升级,向高端跃迁的发展势头,成为持续在纺织行业领跑全国的创新驱动者。(张海颖 梁孝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