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消费金融:金融科技助推“节日经济”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3-05 17:33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3-05 17: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节日经济”成为消费金融发力的重点环节。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主动适应、把握数字化转型变革大趋势,深化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方面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扩大消费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为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消费金融机构以减费让利的方式加大促消费力度。中原消费金融则在自营APP内上线“开福袋  赢百万”让利活动。截至2月17日,活动吸引2.1万名用户参加,优惠券和免息券为用户减免超百万元息费。

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消费金融机构经营的重要理念与支撑,通过让利用户,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对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大模型成为消费金融行业优化服务的亮点之一。记者梳理发现,多家消费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大模型,招联智鹿、天镜大模型主要应用于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业务场景。

消费金融机构为何密集发力金融科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往往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IT系统为基础,以网络渠道实现无地域限制、24小时无节假日的自动响应,运用生物识别技术,完成在线身份验证和反欺诈识别,通过自动化的信用评估模型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快速处理大量贷款申请,使贷款随时审批发放,极大地提高了消费信贷的审批效率。

“消费金融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获客成本逐年推高,通过金融科技能力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扩大消费金融机构服务半径,为白领、新市民等更多用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另一方面,数字化可以构建全链条数字运营能力,降低企业成本。”海尔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韩祥永表示,目前,多家消费金融构建了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数字化运营能力,从效率提升、成本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降本增效。

消费金融公司从首批启动北京、上海等城市试点起到试点范围扩至全国,截至目前,发展已有31家,服务客群人数已经突破3亿人次,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双双突破8000亿元,为恢复和扩大消费需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欧阳日辉表示,随着金融科技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应用,消费金融服务突破了传统银行客户定位的限制,能够服务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长尾客群,从而将目标群体由高净值客群转向广大中低端消费群体,扩大服务覆盖面,使更多的长尾客群享受到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以此满足多层次消费金融需求。

编辑:rwzh4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