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首届陶行知教育奖颁奖大会暨践行教育家精神论坛在星湾学校举行

来源:中国网    2024-01-16 16:47
来源: 中国网
2024-01-16 16: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学习深化陶行知教育理念,积极探索陶行知精神实践路径,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日前,苏州市首届陶行知教育奖颁奖大会暨“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论坛活动在星湾学校槟榔路校区成功举行。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陶研会会长华意刚;工业园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晓燕;市陶研会秘书长李凤祥;副秘书长衡炳锋、浦荣生、毛伟青,各市(区)教育学会(市陶研会管理区)秘书长,首批陶行知教育奖获奖教师,星湾教育集团教师代表出席活动。

会上,徐晓燕致辞并指出,苏州市“陶行知教育奖”的设立是新时代学习陶行知思想,弘扬“教育家精神”,培育时代“大先生”的创举。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园区正在推进新优质教育行动,我们一定继续大力开展学陶、师陶、研陶活动,大力宣传“陶行知教育奖”优秀教师的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教育人的应有贡献。

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衡炳锋宣读首批苏州市陶行知教育奖评选结果,参会领导为乡村教师奖、教育奖、新人奖获奖教师颁奖并致以祝贺。

颁奖后,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陶研会会长华意刚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广大教师应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把行知精神作为心中的标杆,行动的榜样,联系理论与实践,注重实质性研究。

随后,会场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育人使命”论坛活动。星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谢剑雄担任主持嘉宾。谢书记开篇指出,教师团体应把握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回归教育初心,躬耕教坛,与时俱进,勤学笃行,求是创新。

分享嘉宾孙书娟、张苾菁、杜海涛、周佳、杨雅琴分别和与会老师进行交流学习。杜海涛老师提出,教师应立足学生本体,从无私奉献的角度出发,于教学之中落实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精神。

张苾菁校长从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出发,以唤醒良知、达成自我教育的角度切入,阐述价值引导,思考什么是经典,关注学习力培养动机。

周佳老师从求真的角度进行阐述,他认为求真的含义是:学业学问追求真理,道德上做“真”人。在育人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反思总结,教学相长。

孙书娟老师回答了“引导孩子做人”这一问题,从职业教育的层面,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培育“生利”之人,要教人生利,教生利之学、做生利之人、做生利之事。

杨雅琴园长着眼乡村教育,从“学”、“做”、“思”三个方面,阐明幼教队伍在保持教育初心,保有教育热忱的同时践行行知精神,落实行知理念的实操。杨院长还指出幼教行业应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和抓手,整合资源,以劳育德,开发综合能力。

最后,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李建邡校长进行“可贵的逆袭”主旨报告,李校长强调了实践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行知精神的重要性。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于洁老师的主旨报告则历数昆山任教经验,从重点学生的帮扶实例入手,分享师生温情故事,感人至深。

行知在心,责任在肩,继往开来,矢志向前。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各位教师能铭感为师之道,立德树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老师,于教育教学中践行行知理论和精神,追寻教育价值,成就出彩人生。(图文:沈珂羽、胡毅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