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英歌舞出非遗风采 网剧《我和我爸的18岁》汕头隆重开机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4-01-10 14:17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4-01-10 14: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9日早上8点,网络微短剧《我和我爸的18岁》在汕头市小公园旧公园巷隆重开机。该剧由中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汕头市东晟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海南清气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深圳点澄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岑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汕头市东晟传媒有限公司、广东眼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宣发。由点澄光电影、汕头融媒集团联合制作,广东省网络视听新媒体协会、汕头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汕头市小公园志愿者协会,许多朋友(北京)、汕头话剧团、汕头市电影行业协会鼎力支持。

开机当日,出品兼总制片人朱光耀,联合出品人林耶帖、邱伟波、郑秋武、黄宝玲、李茜莅临开机现场,监制陈少钢、制片人郑少安、导演赵子俊携主创邱鼎杰、柯博伦、陈小瑜、邢赫楚等演员,以及特邀汕头话剧团团队一同出席开机仪式。

《我和我爸的18岁》以潮汕非遗文化英歌舞为背景,讲述林佳旭、林梓豪父子两人之间,因一支英歌队伍,从一开始因互不理解而产生矛盾,到最后互相理解并携手将英歌队伍发扬光大的故事。父亲林佳旭对英歌队伍的责任感与执着,儿子林梓豪对英歌队伍的怨意,两种情感在一场穿越中不断碰撞与融合,最终交织出一部壮丽的英歌舞。

锣鼓响,长蛇舞,各色脸谱,五彩画衣,变幻的队形,百变的舞步……《我和我爸的18岁》将在剧中呈现英歌舞的飒爽舞姿。潮汕作为英歌舞的主要传承地,也是本剧的拍摄地点。从前期的实地考察,到后期的演员培训,剧组花了大量时间,对英歌舞这一非遗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力求最大程度还原英歌舞的风采,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滚滚前进的时代洪流之中,部分传统民俗文化面临无人继承的局面,到最终只能成为历史书上的一页记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和我爸的18岁》聚焦于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理念,围绕林佳旭和林梓豪这对潮汕父子,借由一支英歌队伍生死存亡的故事,延伸探讨日渐式微的传统民俗文化该何去何从,年轻一代又该如何探索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道。

如今潮汕地区有多支英歌舞队伍,成员遍布各个年龄层。年轻一辈出于对家乡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喜爱,投身于英歌舞的继承与发展。《我和我爸的18岁》在呈现英歌舞风采的同时,也彰显年轻一辈继承老一辈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它不仅仅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也是一封前浪写给后浪的告白信,更是一封旧时代留给新时代的自白书。

在这里,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青春,不同的理念。世界变幻莫测,唯一不变的,是通过传统文化这一纽带传承下来的,面对困难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气神。

目前,《我和我爸的18岁》正式开启了紧锣密鼓的拍摄行程,预计在不久后与观众们见面,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