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好“无形良田”保障粮食安全

10台收割机在麦田中整齐地排成一行,随着“比赛开始”的口令响起,收割机伴着轰鸣声在麦浪中飞驰,将一颗颗金黄的麦粒“收入囊中”。”阜阳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武静说,阜阳市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预计可以减损粮食7000余万斤,相当于开辟7万亩左右的“无形良田”。

中国耕好“无形良田”保障粮食安全

来源:新华网    2023-06-08 09:32
来源: 新华网
2023-06-08 09: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台收割机在麦田中整齐地排成一行,随着“比赛开始”的口令响起,收割机伴着轰鸣声在麦浪中飞驰,将一颗颗金黄的麦粒“收入囊中”。

这是日前在安徽省举行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阜阳市阜南赛区的比赛场景。现阶段,安徽省近4300万亩小麦的夏收工作已全面启动。今年“三夏”期间,安徽省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达98.5%以上,做好机收减损工作尤为重要。

经过激烈角逐,农机手王广凭借0.33%的损失率勇夺桂冠。谈起减损妙招,王广说:“首先,在收割前要给收割机做好保养,及时更换易损部件。在收割过程中,要根据小麦的稀稠程度适当调整收割速度。”

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是遏制食品浪费的第一道关。节粮减损就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

近年来,安徽省强调提升收获作业质量,效果突出。2022年全省小麦机收损失率均低于2%,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多地随机检测损失率均在1.5%以下。

“全市已开展‘三夏’机收减损宣传和培训等各类活动29场次,培训机手5600余人,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适合的机具和收割时间,留意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从而降低损失率。”阜阳市农机发展中心主任武静说,阜阳市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预计可以减损粮食7000余万斤,相当于开辟7万亩左右的“无形良田”。

小麦收割完成后,运输途中的减损也同样重要。“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农场和正规物流公司合作,在粮食装车前给车体缝隙打密封胶,粮食装车后再用帆布覆盖粮食。”安徽省农垦集团阜蒙农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琴表示,按照要求,粮食装车后需要过一次磅,卸货前再次过磅,一车30吨粮食的损失不允许超过100斤。

阜南县天润粮食储备库是运粮车的目的地之一。这座2022年投入使用的仓库,利用优质材料和智能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粮食仓储环节的损耗。

“以前的仓库隔热效果不好,贴近地面和墙壁的粮食容易变质。如今,仓库的墙体和地面使用XPS挤塑板,不但隔热、保温效果好,还防水、防潮,从而防止小麦形成板结。”阜南县天润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洪宏说。

余洪宏介绍,粮仓装备了电子测温、自动通风以及环流熏蒸等智能化系统,管理人员只需在操作系统上完成设定,智能系统就能自动监测和调节粮仓的温度与湿度。

“这样一来,小麦和水稻的含水量常年能够维持在最佳标准,以前仓储环节只能专注于保证粮食数量,如今,通过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我们能够做到既保量又保质。”余洪宏说。

据了解,阜南县天润粮食储备库的粮食损耗量从过去的2%下降到了现在的0.5%。2022年,粮仓储粮11.4万吨,与过去相比,能够减少约1500吨的粮食损耗。

不只是安徽,中国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推动“新农机+新农技”减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收割机加装北斗导航配套的无人驾驶、自主作业相关设备,粮食损耗率不断降低;湖北省荆州市大力推广油菜两段机械收获技术,将机收损失率降低10至15个百分点,全市可增产油菜籽100万至150万斤。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近年积极推进仓房升级改造,通过一批储粮新技术的运用,目前国有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已降至1%以内,国内仓储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未来将进一步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提高仓房的气密性、隔热性,推动分类、分仓储藏。

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中国聚焦全链条多环节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记者徐欣涛、金剑、黄博涵、赵金正)

(徐欣涛、金剑、黄博涵、赵金正)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