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梧桐街道作为四川省第三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围绕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社会组织培育路径缺失等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实施“桐枝森森”组织孵化培育项目,初步探索形成了“一领三化”组织培育模式,在强化“五社”联动、创新基层治理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流程化”培育,瞄准分层定位
一是突出体系形成。以孵化培育社区“共同体”为契机,组建生活服务类、社区事务类、文体活动类成员队伍。通过凝聚力、强方法等多种举措,在孵化培育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将有“共同体”需求的成员汇聚起来,共同讨论组织发展目标、组织章程和组织架构等。
二是突出人员培育。围绕社区社会组织成员的增能需求,提供包括志愿服务理念、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行动计划设计、服务活动开展、支持资源寻找等在内的能力提升培训6场,累计培训人员139人次。
三是突出服务实操。举行“社创梧桐 共治共享”公益创投大赛,发布公益创投项目6个,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22场次,累计受益2000余人次。在服务中实时提供项目监测和指导,提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动能。
二、“规范化”培育,打通培育壁垒
一方面,依托街道社工站,打造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孵化培育、业务指导、专业督导等专业服务,指导社会组织成长发展。集中优化整合其他功能空间,高效配置阵地资源,高效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梳理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的经验做法,产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手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手册》各1套,对组织的登记备案、培育流程、成长发展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展示。活用“五社联动”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中逐渐形成“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格局,提升城乡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专业化”培育,激活组织力量
一是提升组织向心力。对孵化培育的荣县爱多社会服务中心和柏林村平安护卫站、二佛路社区园艺艺术团、凤凰社区凤凰生活帮等10支社区社会组织,实行清单化的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态度好,建立健全定期联系社会组织制度,加大政策帮扶和专业指导力度,进一步调动其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是提升组织战斗力。根据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采取订单式培训、差别式培养方式,开展以社区社会组织队伍建设、社区社会组织活动开展、微创投项目申请书撰写、社区社会组织档案管理、社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微创投项目申请书优化等为内容的“桐学桐治”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系列培训6场,累计受益300余人次,助力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三是提升组织示范力。以村(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举行“社创梧桐 共治共享”公益创投大赛,面向孵化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布6个公益创投项目,累计投入资金7万元。通过“以社育社”的方式,依托项目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老旧小区微改造、儿童关爱、文体活动、平安建设等各项活动22场,服务村(居)民2000余人次,有力有效提升了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拓展“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对社区社会组织实施陪伴式督导,促进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成长为社区明星组织。(郭强 李洁 董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