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已经整整两周年。两年来,金华江滨小学师生做到了什么呢?
江滨小学兴建了“滺禾绿站”垃圾分类实践园,依托学校“三项争章”管理办法,把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校园一日常态化管理”中,每天学校“文明监督员”会定时定人检查各班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及时反馈各班落实完成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整改,人人学会分类,人人自觉分类。每个学期全校师生都会开展一系列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月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把垃圾分类行动带回家,带回社区,影响周围的人,让文明行为之花绽放。
(每日光盘行动——剩菜剩饭称重统计摄影:俞俊)
常态化活动之开学第一课:在周会课、红领巾播报宣传课、少先队课、科学课、社团活动课等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复习《条例》知识,结合垃圾分类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提出新要求,并展开热烈讨论。每班刊发一期垃圾分类主题板报,将分类知识温故知新。
(三2班垃圾分类主题板报摄影:郑贤)
常态化活动之“落叶不出校园”:值日生自觉将落叶与树枝,垃圾分离,集中收集后,送堆肥房。同时提升堆肥房“颜值”和堆肥房周围环境品质,落实专人专时专项完成落叶回收、堆肥工作;结合堆肥房“半亩花园肥”研究课程,将堆肥实现全方位覆盖,把有机肥用于校园各个角落的种植绿化中去。
(学校堆肥房摄影:俞俊)
常态化活动之细化可回收物分类:学校配置细化分类的专门可回收箱,定时定人完成细化可回收物的回收工作。孩子们化身“垃圾分拣员”将每周三回收的可回收物,分门别类地放进分类箱,一部分还有利用价值的可回收物再回收利用,给“废 宝”实践课程的师生用于制作各种作品;其余的可回收物最后由金华市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员工兜底回收。
(变废为宝手工作品展示摄影:俞俊)
2020年1月1日后,又新增牛奶盒回收点,各班将学生奶的牛奶盒每天中午统一回收,送集中投放点,正式将牛奶盒从“其他垃圾”中分离出来,大大减少了垃圾总量。
常态化活动之“红领巾楼道长”进社区。红领巾楼道长们自行组建“垃圾分类观察团”,深入社区各大垃圾分类站点,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并力所能及的向身边之人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深入大街小巷,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诠释如何正确分类。
(红领巾楼道长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摄影:陈诗佳)
通过开展几年的劳动实践活动,江滨小学的孩子不再谈垃圾“色变”。在他们眼里,垃圾拥有绽放新生命的无限种可能;在他们心中,垃圾分类是一项值得坚持的公益事业;在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各项实践活动过程中,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品质,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