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千亿蓝海市场,墨迹天气开启“AI+气象”时代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04-25 10:41
来源: 咸宁新闻网
2023-04-25 10: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ChatGPT持续爆火,让全球再次掀起了AI  “风暴”,迅猛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各个领域,推动着各行各业发展。在依托复杂模型、大量数据和强大算力支撑的气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正在进场,为气象服务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深耕气象服务多年的墨迹天气,也在不断运用AI技术拓展气象领域的蓝海市场。

AI深度赋能气象科技,创造更多可能性

当气象服务遇到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墨迹天气早就给了我们答案。作为行业内率先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于气象数据分析的气象企业,墨迹天气让我们传统的气象预报变得更智能。

以短时预报为例,墨迹天气运用AI算法以及机器深度学习技术对天气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对气象雷达观测图进行智能识别去噪和外推,能够基于一小时的雷达数据,对后两小时雷达数据变化进行推断,最大限度地模拟未来两小时降雨的变化,让预报更高效精准。墨迹天气精确到公里级与分钟级的沉浸式短时雷达预报为用户生活、出行带来了更加可靠的天气指南。

此外,墨迹天气推出的“观云识天”产品,核心功能也是将专业气象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通过云彩的识别来预测天气情况。基于墨迹天气时景社区每天产生的10万多张图片,结合机器人的深度学习,对各种各样的云彩形态和差异进行系统识别和分类,实现用户上传云彩图片,系统即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云彩状态预判天气情况。

人工智能不仅让气象预报更智能更准确,也让气象数据的应用更加多元化,比如在外卖配送场景,外卖平台通过引入墨迹天气的精确气象信息,可以在国内实现1公里范围内的精确预报,从而合理调配资源,大幅提升了配送平台的运营效率。相信在未来,AI技术和气象预报结合将会创造更多可能性。

发掘更多商业价值,打开“气象+”蓝海市场

与技术升级同频的是国内气象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气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气象服务产业规模可达3000亿元,后续增长势能强劲。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气象领域的企业之一,墨迹天气在2016年开始了B端生意的探索,在城市建设、交通服务、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等众多领域发挥商业价值,逐步打开了千亿级的“气象+”蓝海市场。

以交通行业为例,复杂气象条件下,快速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大,为此墨迹推出了道路交通产品组合服务,以精细化的数据产品如公里网格预报预警、分钟级短临雷达、实时云图、台风路径预报等结合交通可视化图表分析,为危险路段发送预警提示,可大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损失。同时,该产品不但能应用于道路交通,还可应用于供应链运输与长途运输。比如,在江浙沪部分地区团雾频发且漂浮不定,很难被气象及云图监测到,为此墨迹天气搭建车载大数据平台,以车载摄像头监测到的团雾图像进行上传,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将识别结果下发后方车辆,做到快速识别,及时预警,减少车祸发生。

在千亿级的“气象+”蓝海市场中,墨迹天气以领先的AI技术开启“AI+气象”时代,业务逐步渗透进航海、航空、农业、保险、车联网、智能家居、体育赛事、新零售、物流等领域,不断为我国实现“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体系”的目标贡献力量。

AI时代,智慧气象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基建的底座之一,相信未来在市场机遇和底层技术的支撑下,墨迹天气将继续在专业定制化气象服务领域深耕,为企业的高效生产和用户的美好生活赋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