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步2022ESG报告发布 以全新思路创建绿色品牌

特步2022ESG报告发布 以全新思路创建绿色品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04-17 15:0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4-17 15: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ESG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由此也吸引了从政府到商家,再到消费者、投资者的各路人马,纷纷加入到相关话题的探讨和建设中,一年一度的ESG报告也成为企业对外“亮肌肉”的重要窗口。根据安永统计的数据,4492家上市公司中,发布ESG报告企业的占比从2021年近28%提升至2022年的32.8%,其中有212家在2022年首次发布ESG报告。而这其中不乏各个行业的领跑者,其中就包括国民体育运动品牌特步。

4月14日,特步2022年ESG报告发布,这是特步连续第7年让自己ESG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成绩接受大众审阅。实际上,特步已成为体育运动行业的ESG领航员。2016年,特步首次主动对外披露ESG报告。值得注意的是,特步上市在港股,虽然目前香港ESG系统日趋完善,但2016年,香港的ESG资产规模在全球占比仅为0.06%,那时候能下决心投入ESG工作的公司,寥寥无几。

科技创新驱动低碳

据麦肯锡《2022时尚行业白皮书》显示,服装行业占我国目前主要消费品行业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能源消耗占我国主要消费品行业的40%。其中,70%的排放来自能源消耗密集的产业链上游,尤其是面料生产、制备和加工环节。

因此,做好绿色低碳也成为服装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最新披露的ESG报告中,特步将低碳绿色产品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每年投资至少60件低碳绿色产品。在过去几年,特步凭借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坚定的企业责任担当,率先将减排变成了绿色现实,为未来投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2021年,特步就推出了新型环保聚乳酸T恤。聚乳酸是一种天然环保的生物材料,从玉米、稻草和其他含淀粉的农作物中提取,特定土埋环境下,一年内可自然降解。2022年6月,特步又发布了首款含量为100%的纯聚乳酸风衣。

2022年11月7日,特步发布首款 Mass Balance 低碳环保概念跑鞋“360-ECO”。这是特步在低碳绿色产品研发上的又一里程碑之作。360-ECO 跑鞋的生产产品经过 ISCC 认证(国际可持续发展的碳认证)。其使用的低碳原材料相比于传统原料石油基聚氨酯,41 码单只跑鞋减少碳排放212克,减碳率达81%。

高效的ESG减碳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为特步赢下了诸多肯定和嘉奖。在今年年初发布的S&P Global ESG Scores榜单中,特步集团的评分在整个纺织品、服装及奢侈品类中超过了85%的企业。同时,在大家所熟知的MSCI的ESG评级结果中,特步集团也首次被予以了BB评级,高于国内鞋服市值第一的安踏(B级)。

构筑企业社会责任高墙

在低碳方面持续发力之外,特步没有忽略更多社会责任的承担。

自2012年8月18日成立以来,已有超过170万名跑步爱好者加入特步跑步俱乐部。覆盖全国超100个城市的49家特步跑步俱乐部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活跃的跑步爱好者交流和分享平台。

针对大众跑步爱好者,特步连续8年开展的“321跑步节”。这一节日是特步为构建和完善跑步生态圈所创办的跑者节日,其连接了民间广大爱好跑步的群体,并激发了员工的“跑者精神”,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特步在“中国跑者”中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

而在跑步专业赛道,特步从2007年开始赞助马拉松比赛,每年平均赞助15到20场马拉松比赛(除疫情期间),并延续至今。特步希望以上这些举措,能促进和加强国内的跑步生态圈,向国民推广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社会责任方面,特步在规范所有业务营运环节的安全程序和定期检讨薪酬及福利基础之上,再一次维持了企业流失率(不包括工厂计件雇员)少于30%。在2022年披露的ESG报告中,特步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放在重要的议题,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支持。2022年整体培训时数364,305小时,课程总数1,601门,受训员工总数11,278位。

在员工的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特步通过实施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来管理和减少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针对已识别的风险,特步还制定了目标、标准化程序和紧急应对计划,以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危害。

当前,我国的ESG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相关规则体系需要完善。而对于特步这类在ESG方面一路领跑的企业,无疑会为行业树立榜样标杆,引领更多中国企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特步长期在ESG方面的投入,也势必会成为其极为关键的一笔资产,加深市场与投资者对特步的认同。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