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金华开发区“幼小双向衔接”发展论坛在金华市新东方双语学校成功举办,专家学者、校长园长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幼小科学衔接的方法和路径。
论坛由金华开发局社会发展局主办,金华新东方双语学校承办,邀请了上海和金华本地的教育专家、部分校长、园长现场分享“幼小衔接”方面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实践,并开展圆桌讨论。开发区教研中心、各小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全程参会。
金华开发区教育系统党委书记金静提到:近年来,金华开发区聚焦学前教育补短提升,通过加快公办园建设、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发展行动计划,逐步构建起了以公办园和普惠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区公办园比例、普惠园覆盖面、幼教队伍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
面对家长们普遍关注的“幼小衔接”话题以及学前教育存在的短板,金华开发区积极行动,在入学季到来之际,策划举办此次“幼小双向衔接”发展论坛。
论坛现场,与会嘉宾、专家学者就幼小科学衔接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许多观点具有建设性和实效性。
金华市教研中心幼教教研员章群弟介绍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而忙于孩子的知识准备。而国内一项研究表明,在上一年级之前,系统学过拼音的孩子,在开学初期的语文学习中的确存在略微的领先优势,但到了学期末,这种优势被完全抹平,甚至被超越。
金职院师范学院教授、附属幼儿园园长许兴建表示,在幼儿园大班坚持“去小学化”,家长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家长头一两个月的焦虑,但它来的益处是:孩子多一年的欢乐时光,多一年的成功体验,多一年的和谐亲子关系,比他人更为坚定的积极信念,这些信念对其一生影响深远。
“相比知识的准备,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更为重要。”金华市李渔小学校长贾洪华认为,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不同是学习任务加重了,所以学习习惯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坚持阅读、按时完成任务、集中注意力等。
新东方双语学校小学部校长陈海玲则介绍了该校在“幼小衔接”方面的探索。面对一年级新生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差异,新东方小学部以儿童为本,充分发挥小班化管理优势,尊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通过正面肯定和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支持儿童不断获得积极的入学体验,促进习惯和品质的养成。
这一点得到了上海首批正高级教师、心理特级教师杨敏毅的高度赞赏:“教育要做到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们还现场解答了部分家长的困惑。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金华开发区教育系统党委书记金静希望以此次论坛举办为契机,家、校、园、社多方携手,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科研助力,构建开发区幼小协同的良好发展格局,助力儿童幸福快乐成长,打造“幼小科学衔接”的金开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