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 资金流向监管加码

“年化利率低至3.7%,随借随有,最高可贷20万元。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如果客户有建设银行信用卡,就可以申请“分期通”;若无信用卡,则只能办理快贷产品。”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使用优惠券之后的消费贷利率可以低至3.6%左右。

多家银行消费贷利率下调 资金流向监管加码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3-02-21 09:2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2023-02-21 09: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年化利率低至3.7%,随借随有,最高可贷20万元。”一位在北京朝阳区某国企上班的张女士表示,近期已经接到了多家银行的消费贷营销电话,低于4%的利率让她有了想去办理贷款的想法。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时发现,多数银行消费贷利率较年初有较大幅度下调,部分银行的消费贷最低利率已降至4%以下。

部分银行下调消费贷利率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消费贷的最低年化利率均为“3”开头,大多在3.6%—3.9%之间;线上审批的最高额度在20万元左右。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相关人士均表示,可申请到的消费贷最低利率为3.65%。其中,中国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最长可以贷3年,最高可以贷到30万元,利率为3.65%,之前是4%以上,现在已降低很多了。”农业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目前消费贷利率为3.65%,贷款后,该利率可以维持一年,一年后会重新审批确定利率。

建设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快贷产品的年化利率为3.75%(若建行卡代发工资)。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利率现在最低可以到3.7%,每个客户不一样,是有客群区分的。具体的额度和利率是系统根据客户情况自动审批的,根据以往数据,最高贷款金额可到30万元。如果要贷20万元以上,则需要客户到线下网点面签。”

民生银行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现在恰逢“开门红”时间窗口,消费贷利率较低,为3.68%,最高可贷30万元,但还是要根据单位社保、个人公积金等综合因素评估额度。

招商银行可申请到的最低消费贷利率为3.6%。“3.6%是使用优惠券降低利率后的水平,目前该利率可维持到2月底,线上可申请到的最高额度为20万元。”该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说。

申请较低利率有门槛

虽然绝大多数银行调降了消费贷利率,但并非所有的客户都能享受到最大优惠力度。

招联金融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种较低的消费贷利率,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到,它是有门槛、有条件的,比如说面向白领等有正规职业的,收入稳定的相对优质客户群体。

针对消费贷,部分银行也推出了诸多在最低利率基础上的“打折”举措,但均设置了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如果客户在工商银行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经过特殊申请,消费贷利率可以从3.7%优惠至3.65%。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如果客户有建设银行信用卡,就可以申请“分期通”;若无信用卡,则只能办理快贷产品。

“也可以申领优惠券来降低利率,今天申请,今明两天内就可以抵达账户,优惠券有效期是7天。”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表示,使用优惠券之后的消费贷利率可以低至3.6%左右。

另外,消费贷的额度和利率还与贷款人就职单位、是否在白名单内等因素有关。“如果您的单位没在白名单里,就可能申请不到最低利率,也不太好去调利率。”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说。也有部分银行表示:“像大型国企等优质企业,即使没在白名单里,也能基于其信用资质添加进白名单。”

监管持续加码

日前,福建银保监局出台十条举措为促消费提供金融支持。其中要求加快推广、升级“福商消费贷”“消费分期”等促消费金融产品,实施免息、减息、提额等优惠政策;优化分期贷款、消费贷审批流程,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新型消费信贷服务。

业内人士也表示,消费贷可在促消费、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上持续发力。但其贷款资金流向备受关注。董希淼表示,无论对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而言,信贷资金流向、用途的监控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调研过程中,多位贷款经理就消费贷资金流向问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强调,消费贷资金只能用于个人消费,比如房屋装修、日常消费等,不得流向楼市及其他投资理财市场,“一经发现,会收回所有贷款额度,并要求立马偿还借款,该行为也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很长一段时间不可再申请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方面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消费贷资金流向的整治。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1月份以来,黑龙江、江西、广西等多地银保监局开出近10张罚单,涉及渣打银行、黑龙江肇源农商银行、邮储银行南宁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涉及问题包括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偿还贷款本息、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资金流入证券公司等。

针对未来消费贷资金流向监控,董希淼表示,应将虚构贷款用途、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提高借款人违规成本,从源头上遏制个人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适时建立灰名单、黑名单等制度。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