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开新局丨消费市场“暖”起来 政策加力强信心——2023开年促消费一线观察

题:消费市场“暖”起来 政策加力强信心——2023开年促消费一线观察 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扩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保障作用,多渠道增加优质供给,加强县域商业建设,持续做好全年促消费工作。

强信心·开新局丨消费市场“暖”起来 政策加力强信心——2023开年促消费一线观察

来源:新华网    2023-02-09 08:35
来源: 新华网
2023-02-09 08: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开年以来,国内消费复苏脚步加快,餐饮、旅游、电影市场人气旺盛,“暖”意十足。各地各部门乘势而上,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消费市场加速复苏回暖

今年春节,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度假区人气火爆,天然粉雪吸引了各地的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打卡。

“春节期间,滑雪场累计滑雪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71%,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311%。”吉克普林国际滑雪场运营总监张嘉瑞说。

假日冰雪游的“火热”,是近期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回暖的缩影。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据商务部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6.8%;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我国电影票房达67.58亿元,位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名……

一个个跃动的数据,彰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劲复苏力,释放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

“今年春节,消费火热的景象再次回归,跨省旅游、餐饮、观影等消费迅速回暖,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个好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消费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同时,我国此前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突出稳经济大盘稳就业稳物价,为后续消费持续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

“新”力量促进内需潜力释放

走进有着“中国布鞋第一家”之称的内联升总店,“玉兔迎新”生肖彩绘鞋、“卯足”国潮男鞋十分吸睛;喝一杯 “大内·宫保”咖啡,再逛一逛非遗博物馆,以全新方式打开百年老店的传奇故事……

“全新的业态很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不少人前来探店打卡。”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旭说,近年来企业持续探索打造新的消费场景,破除年轻人对内联升人老、店老、产品老的刻板印象。

老字号打造新国潮,不断焕新消费体验;实体商业加速“触网”“上云”,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围炉煮茶、露营、飞盘等新消费受到年轻群体欢迎……新场景、新业态、新玩法不断涌现,加速促进内需潜力释放,带动消费回补升级。

数据见证消费复苏中的“新”力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商务部重点监测电商平台去年累计直播场次超1.2亿场,即时零售渗透的行业和品类持续扩大;美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露营地相关的餐饮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70%,桌游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121%,展览订单量同比增长168%……

“即时零售、直播带货、在线文娱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满足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契合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成为消费恢复性增长的新动力和新空间。”王蕴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

政策加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并从多方面部署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消费回升。

连日来,各地也频频亮出实招,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新疆开展汽车消费补贴活动、汽车下乡专项行动等,全面促进汽车消费;山东研究制定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10条政策措施;上海明确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陕西提出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等消费新热点……

“各地各部门部署多项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举措,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有利于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以优质供给拉动需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消费新增长点的关键。专家认为,未来,聚焦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化信息产业等领域,不断推出优质商品和服务,将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将根据今年新形势,聚焦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推动出台一批新政策。同时,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扩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保障作用,多渠道增加优质供给,加强县域商业建设,持续做好全年促消费工作。

(王雨萧、马锴)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