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对于分包商资源管控的精细化程度需求也逐渐提高,为解决劳务资源匮乏问题,规范分包新资源引入及分包培育工作标准,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发布了《分包商引入和培育管理指导意见》,从工作方案、组织职责、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明确分包新资源引入、分包培育在数量及规模要求,并通过引入和培育计划监督、指标考核两个方面,明确分包新资源引入和分包培育管理工作目标,强化了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包资源管理力度。
基于以上管理要求的提高,分包商的资质资格、考核评价、优选与培育、合同履约、不良行为信息、施工人员等数据信息量成倍增加,单纯依靠单一管理系统的数据很难实现全面准确的监控,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施工分包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完成了与实名制系统和经济管理部合同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从而实现了对在施项目分包商的施工人员数量和履约合同金额的信息化同步监督,并将法律合规部、技术质量部、安全监督部的不合格分包名单与招投标系统进行联动,杜绝了与“黑名单”队伍的合作,确保了对分包资源“红线”的管控。
同时,通过在线与分包合同结算额数据对比分析,对有实力的分包进行了客观的评估,有效应用分包考核评价分级结果,将分包考核指标结果与招标、分包培育关联,在招标环节中邀请履约情况好,综合实力强的分包商,在定标环节中将投标入围的分包商根据在施项目履约情况进行综合排名,为选择及培育优质资源起到积极作用,也对分包队伍履约起到了激励鞭策的作用。
一系列信息化赋能举措打破了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业务部门间的系统壁垒,强化了各业务系统的联动性,也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对分包商的履约监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在客观的数据分析下,使得评估优质资源更有说服性,激励分包提升自身施工能力和履约水平,引导工程公司从属地内分包调配向主动使用集团公司优质资源,通过工程公司与分包商的双向选择,实现分包商资源调配的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从而达到资源优化调配市场化的目的。
优秀的施工分包企业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建筑市场激烈竞争中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施工总承包企业抢占市场,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培育优质分包商群体,保障企业施工力量,弥补企业要素短板是分包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信息化赋能更使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包资源优化调配管理提质增效,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和施工成本,为项目建设增值,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