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生态绿色含金量

来源: 光明网
2023-01-05 16: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前言」

五年一须臾。

从2017年嘉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撤桶并点、设立“绿色账户”、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等一项项因地制宜的创举在这片土地上展开,形成了“分类在嘉”品牌,引领着“新风尚”成为“新常态”。

有目共睹的是,嘉兴以争创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为目标,创新争优、不断奋进,垃圾分类成效不断显现,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在住建部开展的城市垃圾分类评估中,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全国中等城市前三位。2020、2021连续两年荣获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城市。

如今,嘉兴的大街小巷、社区村庄、单位机关、学校工厂,垃圾分类理念已深入千家万户。嘉兴通过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新名片。

高度——

形成垃圾分类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治理、全社会参与的“三全”理念

生活垃圾分类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这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

作为红船起航地,嘉兴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住建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争创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为目标,全力打造“分类在嘉”品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形成垃圾分类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治理、全社会参与的“三全”理念,垃圾分类成效不断显现,低碳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提升城市生态绿色含金量

早在2017年,嘉兴在全省率先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推动。分类办采取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共82个分类办,604人的专班队伍。

同年8月22日,《嘉兴市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和《嘉兴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标志着嘉兴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9年8月,《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行动方案》印发,重点安排布置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

嘉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则是于2020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次年,《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将这件“民生大事”推向另一个高度。

尺度——

实施了“大分流”和“小分类”相结合的系统分类法

垃圾分类关乎社会生态文明,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重要工作内容。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小到呼吸废气、排泄排遗,大到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大分流、小分类”机制提升生活垃圾减量效果。

据悉,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大分流、小分类”,将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及园林绿化垃圾与普通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在居民小区设置临时堆放场所,引导居民单独投放。在市区亚太路和南溪路交叉口的大件垃圾处理站,工人正在对席梦思、旧沙发等大件垃圾进行分解处置,实际解决了居民小区无法处置大件垃圾等问题。

海宁也是较早全面实施垃圾“大分流、小分类”的地区,重点抓好工业垃圾、餐厨垃圾、农业园林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5个关键大类的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设。

“大分流”和“小分类”相结合的系统分类法,奠定了嘉兴垃圾分类的深厚基础,也是促成全市生活垃圾减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分流和精细化的小分类,减少了进入垃圾焚烧厂的工业垃圾和易腐垃圾,提高了垃圾分类的热值和纯净度,使得焚烧烟气排放指标远优于欧盟指标。

深度——

创立了以源头追溯和基层治理三级责任制为基础的特色四分法

嘉兴市自2017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全市各地通过各种措施让垃圾分类这件“小事”逐渐成为新时尚,让居民乐在其中,乐于参与。

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行动中,如何实现城乡分类单元高质量全覆盖呢?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1+X”模式。

城镇居民小区按不同类型住宅户数配备专职劝导员,负责入户宣传、现场指导和分类质量打分评比等工作,实现称重计量、评价反馈、源头追溯闭环管理。并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细化居民小区(农村新社区)、社区(村)、企事业单位等分类单元,由基层综治的网格长担任督导员,开展日常监督工作,确保“1+X”模式有效落实。

在源头追溯上,多地出现了“小绿桶”模式。“小绿桶”实行一户一桶,收集厨余垃圾,桶的底部还带有智能芯片,可与住户信息对应,相当于每户人家有一个收集厨余垃圾的信息处理器,不仅能知道哪些住户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还能对分类错误的住户及时进行纠正,做到源头可溯,可以有效破解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混投的难题。

从垃圾产生环节开始介入,推行了人脸识别、刷智能卡投放、厨余垃圾小绿桶等可追溯模式,实现垃圾分类溯源,让大家重视和实践垃圾分类工作。

跨度——

确立了依法治理、体系建设、条块协同的长效机制

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处置,依赖于完备的体系建设。

嘉兴把生活垃圾的前端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置三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来谋划和建设,建立有机衔接、协调配套的收运处体系。

在前端投放环节,建立统一规范的投放设施,可回收物由专业公司每周两次称重回收并给予积分;有害垃圾由专门的密闭式有害垃圾收集车收集,专业回收企业每个月上门收运一次;餐厨垃圾由专门公司每天定时上门收集;其他垃圾也是每天收集一次,由保洁企业清运至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再运至焚烧厂焚烧处理。

对环保密闭式分类运输车辆,我市也进行了标准化的统一规范,要求车辆采用联单制管理,专门配备视频监控和GPS定位系统,车辆上统一喷涂标准的标识标志,实现专车专用,杜绝混收混运现象。在最后的末端处置环节上,也进行了统一和规范。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都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中标企业分别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或焚烧处理。

温度——

设立了源头减量绿色账户激励机制

可回收物定时收运的工作人员,每周都会到小区来回收居民的硬板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这已经成为嘉兴市民们习以为常的事。拿上家里积攒的可回收物,带上积分卡,大家对收运规则已经熟门熟路了。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垃圾分类的概念在嘉兴人心里逐渐“落地生根”。为激励居民积极性,嘉兴采用“一高一低”积分兑换政策,从居民手里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集可回收物,居民拿着积分卡去超市消费的时候,可以享受比市场价低2%的优惠。“一高一低”的落差价,不仅看到政府让利惠民的初心,更是政策灵活调度使用的智慧。

去年,“嘉禾收呗”小程序在南湖区率先上线,借助小区内的一站式智能四分类收集屋,可回收物也可实现每天定时定点投放。市民在投放可回收物的时候,不仅可以选择积分到指定超市使用,也能绑定支付宝领取现金红包,给了市民另一种选择,这也使得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劲头更足了,市民的获得感更强、更直接。上线一年多以来,广受市民欢迎,可回收物回收的参与率有了明显提升。

力度——

明确了“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双向监督机制

全面推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一场“绿色革命”遍及城乡。垃圾分类,重点是要在源头上把垃圾分好类,万一出现混投混运现象,分类就成了一句“空谈”;反之,如果能在前端更加精细、准确地分类垃圾,将有效减轻收运和末端处置的压力。

“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模式可谓“动真碰硬”,也是一场“制度倒逼”。如果在垃圾收运时,发现企业或单位的垃圾未进行分类,混投严重,收运人员可以当即对其进行口头警告,并当场表示拒收拒运,要求对方完成垃圾分类和整改后再收运。

“不分类、不收运”模式实施过程中,既有制度“倒逼”,也有智慧化监管。在嘉善,为避免生活垃圾投放收运中出现“混投混运”,该县深化“互联网+”模式应用,打造“善分类”智慧云平台,为收运公司配备手持终端机,并为收运人员开设工作账号,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随手拍”“随手传”。同时,建立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垃圾投放、清运、终端处理的全程监管与追溯,促进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化监管。同时,各地开辟曝光栏,每月曝光垃圾分类违规行为,形成舆论监督氛围。

精度——

推行小区撤桶建箱、定时定点投放,街面撤桶进店、定时定点收运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如果居民把垃圾袋随意丢弃在楼道口,而不是投放到定时定点投放站,小区的垃圾分类劝导员可能就会上门来敲门。这是嘉兴市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以来,在投放环节的最大变化。

在各个小区的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站,扫码仪、称重器、显示屏等设备详细记录每户居民日常投放情况。通过后台数据查询,相关部门可以掌握小区整体分类情况。同时,街道引入第三方进行专业运营,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定点管理,确保设备运营正常,指导居民正常使用相关功能,保证每天产生的分类垃圾及时清运。

提升城市生态绿色含金量

而这些分类投放站就建在居民小区里面,因为及时清运、定时开放,没有垃圾积存,不仅没有臭味,反而还因为统一的设计,与小区景观融为一体。

沿街商铺的定时定点收运,也是如此。店内人员听到收运车播放的音乐,就把店里的垃圾搬出来,减少了沿街垃圾桶摆放造成的街容问题。

密度——

实行了工作保障、分类标准、收运处考核、宣传培训、监督考核等五大运转体系

三级分类办、地方标准、考核办法,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抓手,广泛的宣传培训是发动基层力量的有力措施,监督考核让各项工作在长效机制下合理运行。

2020年9月1日起,《嘉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成为我省继宁波杭州后第三个出台地方条例的城市。2021年5月1日起,《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省市两级分类管理条例的出台,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再提升一个高度。

嘉兴按照省、市条例宣贯要求,组建宣贯团10个,进机关、社区等场所开展巡回宣讲811场,共6430次,印发手册共105.48万本,集中学习共2770次,学习覆盖人数34.79万人次。今年1至8月,全市共立案处罚7118起,处罚金额303.5万元。省、市条例颁布实施后,全市各级文旅部门将酒店宾馆列入日常执法检查对象,组织开展多轮集中整治行动,并立案查处了一批案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近期,省文旅厅对11个地市三季度垃圾分类暗访检查中,嘉兴未扣分。

厚度——

建立了县(市、区)单位责任榜、镇(街道)排名榜、村(社区)争先榜、小区红黑榜、楼道荣誉榜的“五榜”公示制度

“知道吗”“分了吗”“对了吗”……每天,在嘉兴各个住宅小区的垃圾桶边,总能看到一两名身穿黄色马甲的生活垃圾分类劝导员,准确分类、准确投放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常态,而在此背后,一场场无声的“擂台赛”正在角力,每位市民都是其中的选手。

在经开区嘉北街道中山一品(洪惠佳苑)小区,居民陈先生都会把2个垃圾袋丢到小区统一的垃圾分类箱里,“绿色垃圾袋对应易腐垃圾桶,灰色垃圾袋对应其他垃圾桶,不能弄错。”在他家的楼道口,有一张垃圾分类的荣誉榜,因为分类准确,他家已经连续2个月拿到4面小红旗和物质奖励了。

物质奖励都是洗衣液和肥皂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虽然不能说价值多贵,但这是对我们的鼓励。”陈先生说。他说自己还会继续坚持分类,“其实只要花一点时间就能分好的。”

“五榜”公示制度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通过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引导,如今垃圾分类渐渐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居民群众慢慢从“要我去分类”到“我要去分类”。

广度——

形成了党建引领、机关示范、群众主体的三位一体动员模式

“一定要把垃圾分类难点攻克,把小区环境搞上去。”从社区“老娘舅”、退伍老兵到社区党委书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

在这场垃圾分类的“战斗”,没有一个旁观者。陆续在全市72个镇(街道)和352个社区中开展示范创建,比如通过党建引领,党员认领“一编三定”环境卫生示范岗或垃圾分类岗、亮明党员身份参与楼道分类评比;发动社会力量齐参与,积极发动青年、巾帼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团体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分类。

2020年,嘉兴市推出幼儿读本《垃圾分类我能行》以来,共发放读本2万余册,布置垃圾分类家庭实践作业,督促指导家庭垃圾分类行为。据悉,这是一套专门为幼儿园孩子“量身打造”的分类指南,通过可爱的彩色图画或卡通形象画面,将分类知识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来影响家庭成员的分类行为。

同时,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减量行动,通过示范创建,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实行无纸化办公、双面打印、无纸化招标评标等。开展节约用水光瓶行动和节约粮食公筷公勺光盘行动,全面推行智慧食堂、小份菜模式,减量率50%以上。2021、2022连续两年浙江省垃圾分类满意度调查总得分列全省第二位。

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在嘉兴被创新和实践,先行先试取得实效,文明之风在这片土地劲吹,也不断完善着嘉兴垃圾分类的新格局,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黄建青)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