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戍南疆 初心不改守国门

来源:中国网    2022-12-07 12:18
来源: 中国网
2022-12-07 12: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十二载坚守国门,他是警务实战教官队伍里的精干力量,他是群众眼中“及时雨”,他是疫情防控线上的“急先锋”。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是他十几年如一日对岗位的热爱与敬畏,一颗无私奉献的赤子之心是他对入警誓言的诠释与践行,他就是东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一队民警刘丙国。

从“橄榄绿”到“警察蓝”转变,褪去是的戎装,换上的是警服,不变的是初心。十二年以来,刘丙国像一颗钉子一样紧紧钉在边境线上,因为成绩突出曾被评为武警广西公安边防总队优秀教练员、党的十八大安保先进个人、多次获得嘉奖。

“小兵”练就真本领 真抓实干成“教头”

“同志们好,我是来自山东泰安的刘丙国,很荣幸能和大家成为战友”,这是刘丙国入伍后在第一次班务会上的发言,因为过于紧张,只是寥寥的讲了几句,稚嫩的脸庞便涨得通红,扭扭捏捏的坐了下来。此时,刘丙国刚刚满19岁,在这个初露锋芒的年纪,怀着对部队的无限向往,他毅然选择了从军报国。

入伍后,刘丙国被分配到武警广西公安边防总队。新兵连的训练总是令人刻苦铭心的,在南疆的烈日下,搞体能、磨队列、上练器械、下练匍匐,即使是站着不动的军姿训练,也能让人一生难忘。每天的训练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几个星期下来,刘丙国就瘦了一圈,手被磨烂了,脚上也磨出了不少凹凸不平的水泡,里里外外脱了一层皮。

在班里,刘丙国的长相并不出众,傻傻憨憨的也不善言辞,但在训练上却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让他在新兵连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之后他就成为了训练基地示范班的一员,并被单位选为警务实战教员的后备人才。从此,刘丙国就从一个“大头兵”开始慢慢转变为警务实战的“教头”。

部队转改后,刘丙国先后参加了福建第九届国际警务实战论坛,福州特警支队进修班,协助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多次参加总站、支队级巡回教学。在实际培训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演示每一个规范动作,并将警务技战术和执法规范化理念传达给每一个学员,很多时候一天的授课下来嗓子喊哑了、皮肤被晒得泾渭分明都是常态。“面对不断变化的执法环境,我们深感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担心自身经验不足,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回想起刚成为教官的日子,刘丙国笑着说。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摸索,刘丙国真正的由一个“大头兵”转变成了警务实战的“教头”,切切实实的成为了总站警务实战教官队伍里的精干力量。

为民服务显担当 件件小事暖人心

疫情爆发前,东兴国门口岸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刚开始被分配到口岸一线开展工作时,面对复杂的环境、庞大的人流,刘丙国内心十分忐忑。因为走上检查台,刘丙国要做的就是如何使旅客“安全、高效、快捷”通关,并且不能出现差错,为旅客提供一流的服务,一直是刘丙国工作的根本定位。

“警察同志,我有个不情之请想麻烦你一下!”刚从出境验证台上结束一个多小时查验工作的刘丙国正要去备勤室休息一会儿,就遇到一名向他求助的旅客。

原来,该旅客的一对儿女在半年前回越南外婆家探亲,现需入境,因为孩子太小,无法自主通关,该旅客又没有有效的签证前往越南迎接,遂向中国边检部门求助。刘丙国获悉情况后,立刻向值班队领导报告,并启动处置预案,及时与越南边防部门取得联系,半个小时后,越南边防部分就将两个孩子送到桥中线交给了刘丙国,刘丙国左手一个、右手一个,抱着孩子来到入境大厅,很快就为他们办理了入境手续。“多亏了你们的帮助,孩子才得以顺利回国,感谢你们!”该求助旅客在接到孩子时激动的向刘丙国致谢。

“警察叔叔,我同学骑车摔倒,人动不了了,就在前面一点,麻烦你们过去帮帮忙。”当时,刘丙国正在执行封控巡逻任务,一名惊魂未定的少年,带着哭腔向刘丙国寻求救助。刘丙国面对少年的求助,丝毫没有怠慢,火速赶到事发地点,只见一名少年躺在马路边的绿化带上,一动不动,脸色煞白。当时,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群众,旁边人来车往,现场混乱,情况危急。刘丙国一边维护交通,一边用对讲机呼叫附近的同事增援,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受伤的孩子送医急救,经过医生的紧急处理,孩子终于转危为安。“太谢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这孩子都不懂会出什么事。”孩子的家长赶到医院后,紧紧的握住了刘丙国的手,不停的表示感谢。这就是刘丙国日常工作的缩影,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在得到群众认可的同时,也是刘丙国每天最幸福的时刻。

疫情防控敢冲锋 成绩斐然立战功

自疫新冠情爆发以来,刘丙国始终保持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的优良作风,多次放弃休假,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和边境封控巡逻任务当中。作为一名有着1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始终保持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工作作风。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刘丙国所在的单位肩负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双重职责。而刘丙国日常的主要工作是担负口岸监护以及口岸两翼的巡逻封控任务,作为一线的执勤民警自然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通宵熬夜更是习以为常。

“一组、一组,监控发现二桥下游有异常情况,一艘渔船已靠近我国防护栏,请你们立即前往查看。”2021年6月的一个盛夏的夜晚,当刘丙国与同事正在口岸两翼开展巡逻时,对讲机突然传来通报。来不及多想,大家便马上出发。赶到现场后,几名不明国籍的可疑人员正准备登岸,企图偷渡入境,见民警赶来,便连忙又退了回去。为将境外疫情堵截在境外,确保口岸两翼安全无虞,刘丙国便与几名民警对口岸两翼重点地段、敏感区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排查,一直到天蒙蒙亮,一个班次的工作才算完成。

这样的夜晚对于刘丙国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疫情期间,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刘丙国共排查可疑人员1000余人次,驱离15批企图从境外偷渡入境人员、协助办案部门查获2名网上在逃人员、抓获偷渡人员1人,在自己的阵地上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工作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供稿 东兴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黄有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