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流程,严谨的问题处理方法,磨练技艺,传承和发扬好“工匠”精神,努力实现“中国创造”。
他是中国二十冶工业公司冶金电气调试班组长杨朔,曾获得“青年岗位能手”“优秀班组长”“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技术创新,攻克施工难题
从2013年参加工作至今,杨朔先后参与15个重点冶建项目的电气调试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快速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类电气调试问题。
技能的提升,源于日常工作的积累与总结。在调试过程中,杨朔发现普遍滤波补偿装置的设备组件较多,而普通交流耐压器容量不足,需要拆解装置后对每个组件进行试验,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能耗,效率较低;且回装难度大,易出现安装缺陷,甚至影响绝缘性能,存在安全隐患。
他发现在测试其控制功能时,若采用短接控制输出点的方式,只能对系统硬件接线的控制回路进行调试,调试精度低,投切判断逻辑无法确认。若启动全线负荷试验来验证整定参数和电气模拟量的监测及投切判断逻辑,将消耗巨大的电量,而冶金生产线因用电设备大量使用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驱动、变压器、电抗器、电力电子装置等非线性负载,极易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闪变、三相不平衡、电网功率因数低、线路损耗增加、谐波含量超标等危害。因此,变电所的滤波补偿系统的试验和调试质量对系统有效投用便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在项目一线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杨朔最终总结出冶金电力变电所滤波补偿系统调试技术。应用高压滤波补偿装置整体耐压方法,将滤波补偿装置整体可看做一个试品电容Cx。根据计算结果选择试验电抗器、电容器并使试验系统在工频范围内达到谐振状态,增大输出功率使谐振电压达到试验标准便可完成60秒的交流耐压试验,并且进行试验时电流基本小于2A,电能消耗低。特别研发的带磁性底座的可调向绝缘支撑杆,保证了高压测试引线的快速敷设,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单体设备和配件不必拆解后单独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简化耐压测试步骤,提高测试效率,避免了拆解后复原时产生安装错误和损坏的隐患,有效的缩短工期,节约人力物力。
一丝不苟,妙除安全隐患
2021年,在宝钢德盛1780mm热轧项目上,精轧35kV变电所高压柜做系统耐压试验过程中,杨朔隐约听到了很轻微、间断的疑似放电声音,当时现场环境声音嘈杂,很难分辨出试验放电位置。于是他向厂家及业主提出配合确认,厂家反馈说这种情况是没问题的,但他认为这种情况若不查清,很有可能造成重大隐患,于是便主动联系负责高压柜拼装的班组,对他确认的大概位置进行拆解。经过多次排查,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高压母排穿过穿墙套管时方法不当,将穿墙套管的均压连接线拉至松动,且连接处的朝向不对,造成虚接状态,导致在耐压过程中,存在非常轻微的放电现象。
经过杨朔与设备厂家及业主的商议后,制定了修整方案,将均压连接线的连接处做加强紧固处理,处理完成后重新进行了高压柜的交接耐压试验。
他以严谨仔细的工作态度与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深挖此事,站在电气设备调试的角度分析,从设备安装环节开始介入,对设备调试方面需要安装注意的重点进行交底,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普通一线技术工人到全国技术能手,在追求卓越的路上,用一颗冶金建设者的“工匠心”和精湛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赞歌,为中国二十冶高质量发展发光发热。(通讯员 郑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