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更精准有效的措施降低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意愿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导作用,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7月份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消费逐步恢复回暖。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0.27%。消费信贷是鼓励消费、促进消费市场活跃的重要工具,要采取更精准有效的措施降低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意愿。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消费信贷成本下行。最近公布的1年期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均下调,在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市场整体融资成本下行,消费信贷市场利率也会有所下降。此外,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要求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确定信用卡息费水平,合理应用新技术、新渠道、新模式不断优化信用卡服务功能,丰富产品供给,持续有效降低信用卡各种使用成本。
降低消费贷款成本的空间还有多大?从消费者来看是使用资金的成本,而在金融机构来看,贷款成本和机构经营水平高低相关。金融机构获取资金能力越强、金融科技水平越高,就越能有效控制风险,降低资金成本,为消费者减息降费创造空间。现在不少金融机构借助科技力量精进模型和算法,能深入场景,快速精准获客,迅速刻画出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和借贷习惯,推送便捷的消费信贷产品。科技的确能给产品插上“翅膀”,但在“快”与“慢”之间,还需要掌握好度,严格审贷标准,将合适的产品介绍给合适的消费者,提升产品的透明度,有效控制风险,推动消费贷款定价更加合理化、透明化,才能真正激发理性消费需求、切实降低贷款成本。
当然,消费信贷是一把双刃剑,消费者在借贷时,要理性考虑自身借款需求,选择合规的金融机构。现在不少平台频频植入信用消费贷款广告,容易诱导消费者无意中确认申请,这时消费者要审慎考虑自身的真实消费和借款需求,量入为出,不要超过自身还款能力,更不宜在多个机构和平台多头借款。只有市场主体、消费者都能审慎借款,及时还贷,才能降低市场风险,促进消费贷款成本下降。
发放消费券、开展集中促销、延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购税……为稳定扩大消费,各方出台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政策措施,客观上为开展消费贷款拓宽了应用场景,金融机构应考虑突破传统模式,为真实消费需求提供更多金融助力。可以期待,随着各项促消费措施出台,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消费贷款成本将会逐步下降,定能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欧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