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国内高度重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建设的总体规划。这个时期内,人类社会迈进了信息时代的“殿堂”。在这种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之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赵平同志带领团队研究并编撰的《透明地球 数字地球 美丽地球建设研究》一书,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体现,对于解决当今全球面临的环境挑战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案。
地理大发现是地理学意义上的空间开拓,也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开拓”。中国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自身,地质勘探行业也不能例外,要从传统勘查转向为一种体系化的学科。“三个地球”建设就是这样一种努力的尝试。
“透明地球”核心在于充分挖掘地球资源禀赋与高效获得方式,用绿色发觉理念与手段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数字地球”的核心内容则在于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前提。通过对“透明地球”与“数字地球”的建设与持续探索,让我们用新的视角认识我们生活的中国大地。
作者指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几次变化,一是农业社会的“环境决定论”;二是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环境决定论”被“人定胜天论”所改变,这种机械的认知方式给地球带来了重大的灾难。国内提出的“两山理论”是中国为人类社会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贡献的东方智慧。
在作者看来,“透明地球”侧重于挖掘数据,收集数据、利用数据。实际上,建设“透明地球”“数字地球”、“美丽地球”理念本身包含着“绿色”的因素,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应把它们作为整体思想加以研究与运用,而不是三者叠加的加减工作,更不是三者割裂的字面理解。
“三个地球”建设方案的提出是当今全球化的结果。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从专业角度来认识地球是新时代之下中国地质事业的责任。另外,“三个地球”的表述中始终以“绿色”这一因素做为导向,也是全球经验总结的结果。“美丽中国”的提出是一种对于西方危机的警觉,包含了世界性的因素,有助于从世界史的维度上来认识“三个地球”的建设方案。
近几年,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述相当多,这一重要的世界构想明显地体现了中国的世界关怀与全球视野。使“绿水青山”从中国的目标提倡为世界的目标,是中国致力于建设美好世界的决心和承诺。总而言之,建设“透明地球”“数字地球”“美丽地球”,是中国地质人奉献给世界的一种绿色理念和治理方案的探索,体现出中国地质工作者人文关怀与事业担当,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智慧”。
(作者:高国潮 中国财经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