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快递背后的经济活力

近日,国家邮政局披露一系列快递数据。进入下半年,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7月快递行业发展趋势指数环比上升5%,发展规模指数同比上升3.8%;快递业务量预计同比增长约6.2%,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7.7%。

数据告诉你,快递背后的经济活力

来源:新华网    2022-08-15 09:50
来源: 新华网
2022-08-15 09: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家邮政局披露一系列快递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512.2亿件和498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和2.9%。

快递业,被称为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当前一系列快递向好数据,折射出我国市场需求加快释放、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态势。

快递行业回暖态势向好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12.2亿件。根据国家邮政局此前报告,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首次突破千亿件。而目前在疫情影响下,全国半年快递业务量仍然超过了500万亿件。

由此可见,上半年快递行业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展现出良好的发展韧性,规模在4月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一路上扬,实现了正增长。目前日均业务量恢复至3亿件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端午假期,快递行业揽收量约9.4亿件,同比增长高达17%;“双品网购节”“618购物节”,快递业日最高业务量超过4亿件。

各大快递公司也陆续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出市场整体回暖向好态势。其中顺丰控股(50.190, 0.40, 0.80%)实现净利润预计在24.3亿元至25.8亿元,同比增长220%至240%;圆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71亿元,同比增长174.24%;申通也终于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净利润1.7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216.20%至236.71%。

进入下半年,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7月快递行业发展趋势指数环比上升5%,发展规模指数同比上升3.8%;快递业务量预计同比增长约6.2%,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7.7%。这一系列7月份数据,进一步显示出快递行业回暖向好态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处处长胡焓表示,进入8月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此外,随着高温天气的缓解,消费淡季临近尾声,终端开工率有望回升,快递市场需求复苏的节奏将会继续加快。

设施完善助力“快递自由”

收寄快递已成为百姓日常便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业已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近几年,快递行业的机构设备和通信网络也在不断升级。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邮路总长度(单程)超过1000万公里,快递服务网络总长度(单程)超过4000万公里,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在“网购”环境下,邮政快递业与电商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了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务电商用户的主渠道,年支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

各种硬件设施的完善也让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快递寄收也更加便捷。截至2021年6月,菜鸟裹裹用户数已突破3亿,半年内增长1亿,寄快递量持续走高。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7-2021年人均用邮支出、快递支出和快递使用量每年都在增长,其中2021年人均快递使用量为76.7件,年人均用邮支出895.0元,年人均快递支出731.4元。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4.12亿人推测,2021年平均每人每月快递量超过6个。

“快递进村”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快递业务量屡上新台阶,背后的一个重要力量就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等下沉市场迸发出了巨大的潜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8年-2021年,全国农村地区快递包裹收投总量在逐年上升,由2018年的120亿件上升到2021年的370亿件。庞大的快递包裹数据背后,是加速推进的“快递进村”步伐和不断增强的农村经济活力,也让人看到了农村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

快递在推动农产品(5.820, 0.01, 0.17%)上行方面的作用也在放大。2021年,全国农村地区快递包裹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超1.8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农村地区快递包裹支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2900亿元,同比增长12.4%。大樱桃、无花果、羊角蜜……诸多原本只能在实体店购买的生鲜水果,现在动动手指就能送到家。

此外,一些具有特殊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成为网民网购的“抢手货”。仅“双品网购节”期间,广东化橘红的网销增长率就达240%,秭归脐橙、和田大枣等产品的网销增速也均超70%。

随着快递市场回暖向好态势,未来快递在促进城乡商品流通、拓展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