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用好科技力量 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问题

曾光:用好科技力量 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问题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7-29 15:0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7-29 15: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后疫情时代的重要任务是聚焦科技创新,携手合作战胜疫情,化解各类风险挑战。7月22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科技抗疫 守护健康”主题论坛如期举行,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针对“疫情何时结束以及后疫情时代防控要点”发表观点,肯定科技创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强大支撑作用。曾光同时强调,后疫情时期应该进一步发挥科技力量进行精准防控。

作为亲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防控的资深公共卫生专家,面对“疫情何时结束”的议题,曾光表示,中国的疫情防控,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举国体制防控。他说,“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9年甲型H1N1流感,我们已经经历过举国体制的应对,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与之前大不相同的是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3年非典时期,科学家用了5个多月时间才最终确定SARS的冠状病毒。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科研人员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发布共享。”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科研工作者迅速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防疫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方向,在短时间内取得积极进展。

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开发了空气消毒机、防疫健康码、疫情防控平台、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测温设备、智能货物检疫设备等科技产品,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与全球共享科学数据、技术成果和防控策略,为全球开展疫情应对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这表明,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如果我们这些科技手段组合应用得更好的话,我觉得疫情结束的进程可能会更快一点”,曾光表示。

谈到后疫情时代防控工作,曾光表示要基于多个视角,包括科学与公共卫生视角、经济发展视角、社会安定视角和国际关系视角。经历此次疫情,各行各业抗击疫情冲击、应对突发卫生危机能力及疫情防控意识都有所增强。同时,人们的健康观念、消费习惯、心理素质、教育文化等都发生相应变化,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曾光认为,后疫情时代,人们对疫情要有科学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重视科学防御。疫情防控的三个关键要素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绝大多数冠状病毒传染都来自密闭空间,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决定了阻断室内空气污染与传播是重中之重,也让人们意识了健康呼吸的重要性,所以空气净化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消杀机器、细菌灭活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降低聚集性感染的概率。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采用纳米级活性复合粒子发生技术的10余万台空气消毒机投入使用,通过活性物质破坏病毒内部结构,从而实现高效清洁空气,有效阻断传播途径,避免人员之间交叉感染等问题,切实保障了冰雪运动健儿的健康安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防疫领域的领先科技,也体现了中国电科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担当。诸如此类的科技创新产品应该大力推广应用。

疫情期间,从实验室检测,到临床诊疗,再到社会防控,科技的力量和作用发挥贯穿全过程。中国电科科研团队基于军工技术沉淀,结合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需求,率先突破活性复合粒子发生技术,成功研制出对新冠病毒杀灭率极高的AOE空气消毒机产品,广泛应用于2022北京冬奥会、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医疗机构、交通领域、银行系统、高等院校等场景,切实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全面助力国家疫情防控提质增效。

时代之变与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依靠科技创新,助力疫情防控精准高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