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盐津: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助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来源: 中国网
2022-07-19 14: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振兴是关键。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云南省盐津县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富民”,多措并举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一幢幢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盐津乌骨鸡的鸡舍成群联片遍布绿水青山之间,与之配套的现代化“脱温场”“育种场”“屠宰加工场”也在素有“锁钥南滇”之称的南丝绸之路节点县城拔地而起。盐津乌骨鸡这百姓口中的“黑凤凰”插上“人才翅”,正在蝶变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凤凰”……

图片1.png

千方百计引才,形成人才集聚的“磁力场”。盐津县精准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紧盯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成效,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理念,围绕强化村级队伍和储备后备力量目标任务,通过对急需紧缺人才摸底调查,立足推进重点产业、重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引才工作。针对盐津乌骨鸡养殖保育技术瓶颈,柔性引进从事家禽育种、营养调控和健康养殖等研究的章双杰教授及4个专家团队人员30余人,并与云南农业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为乌骨鸡全产业链提供专家团技术支撑,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专家联合,育种、畜牧、兽医专业体系配套的专家人才队伍,成立云南省级章双杰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人才集聚效应,先后制定针对盐津乌骨鸡种鸡免疫程序、研发推广生物发酵床养鸡技术、成功研制专用饲料配方等,保障鸡苗存活率达90%以上,为盐津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image.png

立足本土育才,形成人才支撑的“活力源”。在配强用好专家工作站基础上,盐津县充分依托国家政策支持,结合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专家力量,聚焦“引育并举”,加紧培育本土优秀人才,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人才规划和扶持激励机制。已经陆续开展畜牧兽医员技术指导培训,培育产业发展急需的基础性人才135名,培育孵化了89个养鸡专业合作社,在种鸡选育、孵化脱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四个方面开展培训指导20期覆盖5000余名群众,引领带动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团队扎根基层、贡献才智,破除县域乌骨鸡养殖保种育种人才瓶颈,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汇聚起强大人才支撑。现今,盐津县年孵化鸡苗600万羽的滇凤育种场已建成投产,已建成年脱温鸡苗100万羽的脱温场3个,年出栏1000只的生态养殖鸡舍2680个,年可出栏乌骨鸡300万只,本土人才支撑盐津乌骨鸡全产业链发展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县域人才链。

截图20220713105932.png

优化服务留才,形成发挥人才效用的“助推器”。盐津县坚持全面营造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在工作中有“归属感”“获得感”。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落实全县急需紧缺人才组织化管理等,已经建立七支专业人才库533人,将专家工作站人员纳入人才库,持续强化跟踪培养,规范管理。同时,全面落实人才政策,注重人才的情感联络。盐津县委对紧缺人才建立联系机制,通过日常化座谈交流、走访慰问等,帮助专家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坚持公共服务与人才服务相结合。已经建立20套人才公寓,为优秀人才县域生活工作提供服务保障。人才工作专题学习、人才工作宣传月、“一把手谈”人才和人才工作专栏等多种方式,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人才效用。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人才更显关键。盐津县在人才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人才智力汇聚机制,以“留住”“用好”产业发展人才为重点,“引育选用”多举措用力,不断优化盐津乌骨鸡产业人才结构,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盐津县委组织部 田鸿)

(田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