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来源:光明网    2022-07-18 13:29
来源: 光明网
2022-07-18 13: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摘要)从一文不名到价值上亿,只有一个“她”的距离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北面,与黑龙江省临界,是全国拥有黑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玉米产量第一的大县,被誉为黄金玉米带。

每到秋收季节,放眼望去,亮晃晃的玉米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但是,在近年来的工业化现代化经济竞赛中,榆树依然以典型农业为主,缺乏支柱性的二三产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甚至是本省其他地区,劳动力人口外流情况严重。

如何改善当地民生,如何发展振兴本地经济呢?

丰收过后,那些堆积如山的玉米秸秆,吸引了当地妇联组织的注意。

以往的秸秆无法处理,往往会以焚烧处理,这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污染,甚至因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还会给黑龙江部分地区带去污染天气。

吉林省各级妇联组织大量赋闲在家的妇女开展免费草编培训课程,引入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撬动了一个价值上亿的草编手工艺产业。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就这样,在老农们眼里一文不名的苞米皮,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工艺品、摆件、家具、包装盒等等。

一大批技术精湛的草编技术专家被培养出来,数千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长春草编”的名头慢慢打响了,十里八乡的经济、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草民”周艳文和她所带动的6000多位妇女,用一片片废弃的玉米叶,换来的敞亮人生。

草编,可以换苹果吧!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榆树市大岭镇林家村,小女孩周艳文和弟弟蹦蹦跳跳地拿着一颗红彤彤的苹果,准备去跟小伙伴炫耀。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苹果是奢侈的,那是她们的爷爷用秸秆编的笤帚、炕席子、刷子在集市上换来的。“草编能换好吃的”,这样的印象一直留在周艳文的记忆里。高中毕业后,周艳文开始外出务工。后来,她在家乡成家、扎了根,这下子,她的心再也不想漂泊了,流转了土地经营起家庭农场,丈夫则外地打工。2016年,看到长春市妇联举办草编培训班的消息,周艳文动了心思,想着去外地打工、流转土地种庄稼,还不如在家做手工。于是她连续去上了5期的培训,更带着村里的妇女一起去上课,并成立了榆树市大岭镇榆树巾帼草编合作社联合社。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要经营得要有销路。她找榆树市妇联问:“有没有学习电商的培训?”在榆树市妇联帮助下,她去了义乌学习电商,学习的内容包开网店、参展等等。为了推广家乡的草编作品,她走遍了全国北京等各地的展会。

第一笔订单和第一笔循环金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终于有一天,周艳文和姐妹们得到了第一笔订单。那是松子、蘑菇、木耳的包装盒。可是好巧不巧,那时正是6月,没到丰收的时节,家家户户都没有陈年的苞米杆子,没有原材料就没办法带姐妹们编织。她不得不骑着摩托到处找。骑了八公里路,问到一户人家,人家压根不当回事,都说是把苞米杆子当柴火烧了,然后指着了个路,让往前走走。走了一段,她看到一草垛子,周边没有主人家,就自己爬上去薅叶子。等到把玉米杆子翻到一半的时候,一个大爷领了一条狗就来了。此时,天下起了豆大的雨,大爷在草垛子扯嗓子一喊,把她吓了一大跳,人掉下来了,鞋也丢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有的人家会把苞米杆子当饲料。有了这次经验之后,她提前就了解当地哪些养殖户会有预存苞米叶子,提前打招呼去收购。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材料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技术问题。拿到订单后,周艳文带领三四十位村里的妇女们没日没夜的编制。

可是技术的不成熟,带来的结果是,每个人的出品高矮肥瘦都不一样。

这个订单,因为最终没有收到全款,周艳文自己如数给编织的妇女计件付款,赔了4500元,压力颇大。

可是没有资金投入,妇女们参与就没有积极性。

积极性差,更难以开展培训、精进技术。

当地妇联组织了解到情况后,很快就给周艳文带来了@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

项目中,周艳文得到了更多的技术和运营支持,也得到了直接的资金支持。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第一次,周艳文就在@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就申请到了40万元免息贷款。一年后,她又申请到了第二笔循环金。

有了这笔贷款,周艳文更有干劲了,她的草编联合社开展了129期培训。

她的合作社和各个分社实现了产品设计、产品制作、模具生产、产品销售全链条产业,草编产品发展到1000多个。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这些产品涵盖有农特产品外包装、家居用品、颈椎保健、婴幼儿用品、室内装修、草雕系列等领域,其中80多个首创的产品已申报了版权保护。

“一个组织能够相信一个老百姓,无条件给贷款,就必须要有信誉,否则,以后有人再想做这样的项目,就很难贷到款了。”

周艳文认为,母亲创业循环金的贷款让她学习到信誉的可贵。

为此,她立志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笔订单,不断积累良好的市场口碑。

慢慢地,她在辽宁、天津、长春等地建了9个实体店铺销售点。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她还通过淘宝和天猫网站和236个微店,把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20多个城市,更获得了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外的订单。

屯子里的“正经女人”和让孩子自豪的妈妈

开始经营草编合作社之后,周艳文遇到不少阻力。“孩子这么小不管,天天出去跑,耽误洗衣服做饭,不正经!”“天天拿个手机聊微信,不知道跟谁聊呢!”“还坐飞机了,回来肯定不要你们爷俩了!”…………婆婆和村里老太太的闲话,曾经让周艳文委屈不已,用她自己的话说“气得我嗷嗷哭”。她一边起早贪黑地忙,一边和家里老人好好地沟通,最终让家人成为了自己草编事业的有力后盾。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除了她和婆婆的故事,她还常常和学员们分享最令她自豪的一件小事:有一次她10岁的女儿在手机上的班级群里,看到了一位同学妈妈的头像是草编的花样,她特别神气地跟同学说,“你妈妈的微信照片是我妈妈编织的!她对带动姐妹们参与草编事业,有特别的心得。“给人钱的时候,手心朝下给的,朝人要钱的时候,手心朝上,特别自卑!”这是她常常在课堂上说的话。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在当地的农村普遍的现象是,结婚之后公公婆婆和老公当家,妇女想自己买化妆品,会被吐槽“臭嘚瑟!”很多妇女不是给孩子花钱,就是给老人花钱,很少给自己花钱,连葡萄都不舍得吃一粒。所以她说,有功夫唠嗑,不如做草编,一天能挣50-70元,孩子的生活质量上来了,自己想买啥就买啥了。经过她的游说,走进她的草编课堂的人,既有7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也有十多岁的小姑娘,手艺好又勤奋的,一个月能挣1万多,最少的也能挣三五百当零花钱。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周艳文向村民收购草编作品到了如今,她组织培训农村妇女6600余人,3200多名妇女姐妹常年承接草编订单,累计实现家庭增收1.5亿元。其中帮助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草编实现了脱贫。

奋斗不息、学习不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各行各业都受到重创,周艳文和姐妹们的草编事业却因以网上直播的方式,没有断销,实现了持续地壮大。有了网上直播的铺垫,疫情之后,周艳文的合作社销售量更是获得飞跃式增长。近期,她们接到了一笔1160万的订单。这样的形势,得益于周艳文奋斗不息、学习不止的坚持。正是在@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级妇联组织的各项培训,让周艳文有了直播的底气和能力。“我刚开始网上直播时啥也不懂,就知道卖东西,后来,参加长春市妇联组织的电商培训后,感觉我的脑袋一下子就开窍了;参加了省妇联组织的直播带货,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销路。”周艳文在直播期间,组织了6个老师12个小时直播,一边聊天,一边编织,在线教会大家编织,也能卖货。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除了直播学习,作为党员的周艳文还组织了许多微信班群定期学习,合作社常年免费学习。自2018年1月以来,周艳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立在了39个草编致富妇女之家,通过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家庭文明建设。现在,周艳文既是榆树市巾帼草编联合社理事长,又是长春市草编协会副会长,而且还获得多项荣誉称号,但是她最在乎的称呼只有一个——草编课老师。

她想弥补幼年因家境不好、读书不多的小遗憾。

她更想用这个身份,继续带领家乡妇女们编织一个富足、美好、和谐的家乡梦。

一片玉米叶,编出一个敞亮人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