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屏让青少年德育长在山河大地上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2-06-21 14: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红楼梦》、“本手、妙手、俗手”围棋术语选入今年高考作文并登上热搜,家长们发愁,“作文都变得这么难,今后孩子应该怎么学?”其实,无论是去年的 “双减”政策,还是今年义务教育新课标重视美育,都为家长和学校指明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即从“教”升级为“育”,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

此次家国情怀、时代精神、文化传承等高考作文主题的出现,说明培养孩子的家国视野和文化内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答题。

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有着独一无二的育人价值,是现代教育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但受教育资源、条件等影响,不少学校在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时发现,学生难以获得课本知识以外的认知,传统文化也无法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中华文明的探索欲望,找到自己的精神之根。学校传统文化教育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当下,现代音视频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室与教室的连接、教室与资源的连接以及人与人的连接,学生在教室里既能穿越时空与经典“对话”,跨越山河体验多元文化,又能进行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碰撞,这让学校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半径"逐渐成为可能。

借助互动、分析等智能教学工具,学校有能力掌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锁定传统文化教育内核的"坐标",打造出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精品课,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深层次认知,为他们的文化寻根"导航"。

这样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近日,四川若尔盖达扎寺小学、河南平顶山学府路小学和天津十九中,依托腾讯教育小鹅云课提供的音视频通信和连接能力,利用课后“三点半”,进行了一次横跨2100公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水清的远程指导下,三地学生通过一块电子屏幕隔空共赏了北宋王希孟笔下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

通过王水清的引导,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眼中的千里江山。达扎寺小学的学生介绍了若尔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天津、河南平顶山的学生也相继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面貌和历史古都的文化遗产。

在三地文化的碰撞中,若尔盖学生“走”下高原,感受了城市的现代化生活,天津、河南平顶山学生则“飞”向草原,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体验了别样的民俗文化。

此外,三地学生们也根据自身感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屏协作绘制出了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四川若尔盖、河南、天津三地的美景全都微缩入画。他们的笔触虽略显稚拙,但其画作中流露出的对山河家园的深情眷恋,对国泰民安的祈盼,古今并无不同。

这堂别开生面的云端美术课给予我们启示。真正的育人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善用身边鲜活的资源,启发孩子去观察、思考、实践。在这堂课上,科技连接起过去与当下,成为育人“铺路石”,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现实温度,为青少年文化寻根指引了方向。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只有回归育人本质,教育科技才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能担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