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比音勒芬T恤品类优势明显

来源: 大众网
2022-05-06 11: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2022(第三十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发布会”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行。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在会上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其中,针对备受关注的服饰行业也发布了一组数据,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9.2%。其中,男装、女装和童装零售额分别增长9.3%、10.5%和11.4%。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服饰行业中,品类引领品牌发展的趋势也越发明显,比如波司登的羽绒服、lululemon的瑜伽服、比音勒芬的T恤,都在耕耘自己独特的细分赛道,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比音勒芬的T恤单品类产品已经连续四年(2018-2021)荣获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进一步夯实了T恤小专家的行业地位,也让比音勒芬以品类引领品牌的发展战略更具前瞻性。

2018年T恤第一位_副本.jpg

植根高尔夫运动DNA,打造T恤品类第一联想品牌

比音勒芬创立于2003年,以高尔夫服饰细分赛道切入,为消费者带来了“高尔夫、生活、时尚”三大系列产品。精准卡位高尔夫运动与时尚休闲生活相结合的轻奢市场,打造了专为精英中产消费人群服务的高端品牌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形成了“比音勒芬等于高尔夫”的基础认知。

T恤作为高尔夫运动的常见着装,更是比音勒芬的优势品类。一件修身舒适的高尔夫T恤,可以轻松凸显穿着者的气场与精气神,让其成为果岭上的一抹亮色。比音勒芬的高尔夫DNA要求其服装面料舒适柔软,且具备防紫外线、透气、吸汗、易干等特性。并且在T恤的版型、面料、工艺上都拥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积累了上千万人体数据,足以让T恤更合身、穿着更舒适。

1986studio5881.jpg

随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穿着的层次需求和品质需求也在逐步提升,高端T恤在我国的需求市场空间在日益加大,此番比音勒芬便是结合自身的高尔夫DNA,基于对行业基础品类的研究与前景判断,快人一步聚焦核心品类——T恤,提出“T恤小专家”战略升级,企图抢占未来T恤市场的东风,再度夯实品牌高端形象,同时也让消费者加深比音勒芬与高端T恤间的强关联和场景联想。

1986studio8314.jpg

聚焦T恤核心品类,领跑新赛道

据《2020-2025年中国T恤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咨询报告》中的数据显示,T恤衫全世界年销售量高达数十亿件,我国作为T恤的消费大国,每年消费T恤超30亿件,市场巨大。另外,随着我国逐渐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3000美元后,国人对穿着的层次需求和品质需求也在逐步提升。这也意味着,未来高端T恤在我国的需求市场空间也日益加大,品牌若是把握住了这个行业东风,就有机会实现“成为一个品类的第一联想品牌”的奋斗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音勒芬2021年财报披露的品类营业收入构成上,由T恤作为核心的上装类销售占比为42.47%,占据了总营收的近半壁江山。由此可见,T恤的确是比音勒芬销量最高的优势产品。而在所有高端服饰品牌中,比音勒芬T恤的款式也是最多的。

2022-03-21比音勒芬主推43782.jpg

市场有需求,自身有优势,选择聚焦核心品类——T恤,比音勒芬此次战略升级可以算是“顺势而为”。从运动场景联想到品类联想,比音勒芬向我们展现了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一季度净利同比增逾40%超预期,持续领跑高端服饰消费

截至今年,比音勒芬已经走过近20个年头,在服装业增速放缓的当下,纵观国内高端服饰企业,比音勒芬自信的底气来自于市场成绩,是有实力的“自信”。4月15日晚,比音勒芬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收8.10亿元,同比增长30.16%;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41.29%,单季度业绩创历史同期新高,夯实了其高端服饰消费品牌领跑者的地位。

此前有券商研报分析认为,近几年受益于消费回流趋势延续,同时疫情反复导致海外购物或将持续受阻,国产中高端服装品牌或将填补部分消费需求。比音勒芬作为国内轻奢市场稀有标的,能满足精英圈层多场景着装需求和精致时尚的消费品位,有望填补国内高端消费需求,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1986studio7881.jpg

数字化时代,“一夜爆红”都显得太慢了。

放在服饰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如何快速实现从0到100的突破成为不少品牌的最终追求。这就让像比音勒芬这样耐心打磨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的品牌变得“凤毛麟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战略升级、市场认可的背后,产品力依然是品牌最牢固的护城河。至于未来,比音勒芬能否创造高端T恤的行业传奇,时间会给出答案,市场也可以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

(燕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