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还是“假打”?数之联助力高效监管

来源:闽南财经网    2022-03-22 17:29
来源: 闽南财经网
2022-03-22 17: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消费者维权一直都是持续不断的话题。

通常消费者发现销售者的违法销售行为时,会直接向相关市场监督部门举报。而近几年知假买假的行为日渐增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打假公司,常常针对同一种商品大量重复投诉举报,他们的目的不是净化市场,而是为了利用惩罚性赔偿规定牟利或借机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通过这些投诉案件,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提炼出了一般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的不同特征:电话号码多次重复、投诉话术有固定模式、多针对标签或过期等问题。

即使知道这些特征,监管人员也很难在海量投诉案件中快速识别一般消费者和职业打假人,针对每一起投诉都要花费大量精力,这严重浪费了监管资源。

大量反复的恶意投诉还挤兑了正常投诉事件的监管资源,让亟需处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置。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智慧监管政策的推进,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监管部门更高效地处理投诉维权问题刻不容缓。

因此,基于投诉举报数据,通过文本语义模式识别和关键特征定位技术,可以实现职业打假人等特殊人群识别,帮助监管部门区分一般投诉者、技术性投诉者和恶意投诉者,能够有效投入监管资源,高效处理消费者投诉问题。

  投诉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示意图

基于投诉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多维度展示投诉总体概况,监管人员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当前的投诉量、投诉区域、投诉处理情况、投诉问题类别分析等情况。对于识别出的被投诉高发企业及存在潜在问题的企业,监管人员可以及时做出相关应对措施。

针对投诉者、投诉产品、投诉企业等相关信息,投诉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能够全方位给监管人员进行风险提示告知,帮助监管部门进行资源投入把控,提高监管资源使用效率。

助力高效监管,数之联一直在行动,用大数据为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平和市场秩序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切实提高监管效率。(来源:南早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