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传统工艺受青睐:古法老陈皮 正号粤陈堂

来源:中国网    2022-02-24 15:08
来源: 中国网
2022-02-24 15: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以新会陈皮为题材的纪录片《道地陈皮》在香港翡翠台亮相。《道地陈皮》摄制组跟随陈皮的脚步从著名侨乡新会出发,先后走访了美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重点讲述这小小的食材中的千年历史和至味人生。

陈皮是广东三宝之首,清《本经逢原》对陈皮的记载为“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新会陈皮又称广陈皮、粤陈皮,该称谓已有280年历史,出自清乾隆六年(1741)的中医著作《药性切用》。粤陈皮为广东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成熟干燥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2006年10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会陈皮”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1年,广东新会被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国陈皮之乡”和“中国陈皮道地药材产业之乡”。

近年来,随着广东新会陈皮产业的蓬勃发展,陈皮的品牌化已成为趋势,其中以采用传统陈皮制法的品牌倍受推崇。粤陈堂就是一家专注于传统古法日晒陈皮的研产销品牌,秉承“取皮新会、日晒风干、自然陈化、真实年份”的古法工艺和诚信经营理念,精心打造茶坑熊子塔、天马·鸟的天堂、贡饮、本草朴制、日晒天成、物华天作等系列产品。粤陈堂针对陈皮顾客的关注焦点,承诺粤陈堂古法陈皮0添、染,即无染色、无添加(药味)香精等物质。粤陈堂将恪守“取皮新会劳日做,入腹陈皮勿欺人”的商训,从而实现粤陈堂的品牌使命“担当新会古法陈皮的名片品牌”。

广东新会古称冈州,因境内的金刚山而得名。新会作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近18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有“东莞拳头新会笔”的美誉,任公梁启超、岭南大儒陈白沙等一代名人均来自新会,可谓“翰甲冈州”。位于三江交汇处的新会,通江达海,生态优美,孕育了巴金笔下的自然圣地“鸟的天堂”。新会地处北纬22°,位于北回归线之邻,年平均温度22℃,光线充足,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加之新会三水交汇,咸淡水交汇,土壤肥沃,为新会柑树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沃土宝地。

陈皮,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之物,其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道地陈皮产区新会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此粤陈堂公司专门成立“粤陈堂新会陈皮文化研究中心”,深度挖掘新会陈皮的道地历史,并筹备出版以新会陈皮及新会人文历史为主线的系列企业内刊《翰甲冈州》,愿将历史悠久的岭南文化和“粤陈粤香”的中国传统药食同源文化推向世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