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激活冰雪文旅资源 北京打造冬季休闲新场景

北京正在打造全球冰雪运动消费目的地,依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冰丝带速滑馆等冬奥场馆和各类冰雪运动设施,巩固冰雪运动发展成果,打造全球冰雪运动比赛与休闲消费目的地。冰雪线路汇集了北京各区冰雪活动、冬奥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冰雪赛事、戏雪乐园等内容,升级市民游客的冰雪消费体验。

冬奥激活冰雪文旅资源 北京打造冬季休闲新场景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1-19 10:2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2-01-19 10: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 (徐婧 陈杭)到北京冬奥公园参观主题雕塑、在八达岭滑雪场饱览延庆赛区的雪季风光……北京冬奥会带动了一批冰雪旅游景点发展,使游客市民有了冬日休闲新选择。

借势冬奥,北京正通过集结区域内冰雪资源,营造冰雪消费新场景,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今冬推出的冰雪旅游线路、冰雪旅游地图等,将全市文旅资源串联,给冬季旅游增添“新玩法”。

打造全球冰雪运动消费目的地

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是申办、筹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冬奥筹办为契机,中国冰雪运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和803块室内外各类滑雪场。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以来,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18岁及以上居民参与冰雪运动人数为3亿人,参与率为26.95%;18岁以下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为0.46亿,参与率为15.62%。“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了现实。

北京正在打造全球冰雪运动消费目的地,依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冰丝带速滑馆等冬奥场馆和各类冰雪运动设施,巩固冰雪运动发展成果,打造全球冰雪运动比赛与休闲消费目的地。

同时,北京加强体育与文化娱乐、旅游休闲、购物观光等业态融合,打造一批国家级、市级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和精品线路,并协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推动冰雪、户外运动休闲等场景营造,打造集历史文化、生态休闲、体育康养等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冰雪线路串联京城文旅资源

北京拥有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为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助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2021年11月,北京推出了22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线路融合滑雪、登山、徒步、自驾、美食、网红打卡地等多种元素,为游客出行提供权威指导。同时,还首次推出北京冰雪旅游地图。

冰雪线路汇集了北京各区冰雪活动、冬奥文化活动、节庆活动、冰雪赛事、戏雪乐园等内容,升级市民游客的冰雪消费体验。

北京市文旅局将22条冰雪线路分为“百年奥运梦”“玩冰嬉雪”“冰火交融”“休闲赏冬”四大板块,串联起全城的热门文旅资源,其中既包括北京冬奥公园、滑雪大跳台这样的冬奥新地标,又有永宁古城、中国铁道博物馆等充满历史底蕴的文化景点,还覆盖了环球城市大道、郎园Park、华熙LIVE·五棵松等线下消费新场景,满足不同群体的冰雪旅游需求。

冰雪休闲激活文旅产业动能

北京冬奥组委本月发布的《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显示,2020-2021年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到了2.3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随着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大批融合运动、度假、商业、休闲娱乐等业态的冰雪特色小镇,2017年国内已经建成26个特色冰雪小镇,2019年中国冰雪小镇数量接近40个。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延庆区积极探索“冰雪体验+”模式,带动生态、旅游、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产业联动发展。其中,民宿产业快速有序发展,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延庆区第36届冰雪欢乐季正在进行。品牌活动、乐享冬趣、榻下暖汤、暖心美食、燃动延庆、精品线路6大板块向游客提供共百余项文旅项目和产品。

此外,延庆区还以“畅游最美冬奥城”为目标,将景区、民俗、民宿、宾馆、酒店与周边的民俗活动、特色农副产品、非遗手工展示等有机结合,推出了延庆冬奥冰雪地图。

在延庆区推出的10条精品冰雪旅游线路中,覆盖北京世园公园冰雪嘉年华、万科石京龙和八达岭滑雪场、固定翼空中看延庆、非遗手工体验、长城商业街、长城礼物、妫水农耕、延庆人家精品民宿等近60个特色冰雪旅游资源,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覆盖的冬季文旅产品供给。

便民服务提升冰雪消费体验。延庆推出的升级版“一部手机游延庆”智慧服务平台,可为游客带来景点介绍、路线规划、语音讲解、在线购票等服务;新开通的高品质、超优惠冰雪巴士,则以一站式套餐的形式为游客体验冰雪带来便利。

从长城脚下到三高炉旁,从景区滑雪到非遗体验,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冰雪活动的“热度”与“激情”正在点燃,“双奥之城”的休闲场景愈加丰富,也使北京的冬季更多彩、更具活力。(完)

(徐婧 陈杭)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