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更要活得精彩!风里雨里,泰康等您“回家”

来源:中国网    2022-01-12 17:05
来源: 中国网
2022-01-12 17: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长寿时代已经到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占比18.7%。“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到2030年,老年人口预计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加幅度更加明显。

长寿,当然是件不折不扣的好事情。但是,迎接长寿时代的到来,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2021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医养白皮书》(下文称《白皮书》)揭示,已退休的中高净值人群在退休前财富思考和筹资不够充分的问题,为仍在工作期的中高净值人群敲响警钟。除了财富准备以外,对退休生活的提前了解与规划,也能帮助中高净值人群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长寿时代下的老年生活。

谁都想绘就最美“夕阳红”?关键是于何处落笔。

现年已经79岁的泰康之家居民刘叔叔说,“退休以后一开始比较枯燥,没有什么地方去,只能在小区里面活动,跟子女交流交流,坐一坐。时间长慢慢习惯了,也比较规律了。”

枯燥、无聊、孤单……退休后的平凡生活的单调和社会属性的褪色,不但影响着老年人的情绪,也在侵蚀老人们的健康。

以抑郁症为例,临床数据显示,抑郁症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高达1/7。

退休是正常的现象,但确有一些人退休后,适应不了生活的突然改变,不善于处理、面对各种新的情况,其中有人就会出现退休抑郁症。退休抑郁症是由于到了退休的年龄,社会角色的改变,社会义务的丧失,精神突感松弛、空虚、寂寞、惆怅而出现的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

退休导致了抑郁,抑郁反过来使老人更加自卑孤独,使他们脱离社会、并促使智力等衰退,加速衰老。

退休是重新进入生活,以积极态度迎接退休,提前规划,会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退休生活设想。据《白皮书》,中高净值人群在退休后,受到新技能、新事业、新圈子、新知识的驱动,正在以新的生活方式迎接自己的享老生活。

image.png

一是新技能。退休后,日常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充盈,中高净值人群得以借此机会把自己一直想发展的兴趣爱好捡起来。分别有85%中高净值女性和78%的中高净值男性在退休后掌握了新的技能。

二是新事业。中高净值人群并非一退休就打算彻底休息。特别是退休前工作越忙的中高净值人群,退休后“闲不下来“的比例越高,他们当中近70%都在退休后想过要继续做些工作或者开启新事业。近40%退休了的中高净值人群都想过去做志愿者或者做公益,其次占比相对高的是与原工作领域有关的方面,包括继续从事原先的工作、或者在专长领域。

三是新圈子。近60%中高净值人群在退休后,社交并没有局限在原本的亲戚、老同事/同学、街坊等熟人社交里,而是对社交圈的保持着积极的探索,能在退休后发展岀常互动的新朋友社交圈。

四是新知识。中高净值人群一直是走在社会前端的群体,对自我的要求较高,退休后自我提升也依旧是他们所热衷的。除了有超80%的中高净值人群都在退休后习得了新技能,他们当中也有53%会想去或曾经去过老年大学获取新知识。尤其是中高净值女性,退休后有62%有过老年大学或者打算以这种方式继续学习。

泰康之家作为品质养老的生活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满足上述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就像泰康之家居民万阿姨所说的那样:(吴园)这里最大的优势是有很多很多的课程安排,在这里你觉得好像上了一个老年大学;在这里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喜欢的项目只要身体允许都可以参加。

万阿姨说:“比如说我喜欢书法,喜欢诗歌朗诵还有绘画等等,有十几二十个课程可以选择。然后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就会找到共同的朋友,和他们之间有很多话题可以发展友谊……”

image.png

image.png

活力社区,乐享晚年,泰康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安心、安逸尽享金色晚年的“家”。

目前,泰康已经打造了长寿、健康、富足三大闭环,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经营十余年已经覆盖了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西南、华中等区域的24个重点城市,可容纳老人的总数达到6.6万名。

在泰康之家,刘叔叔早已度过了退休适应期,他说:“现在,早上吃完早餐9点左右,到小区里面去活动活动,到老年中心下下棋、跳跳舞、唱唱歌、还有打桌牌,还有健身,有时候会打太极拳,我的爱好比较广泛,经常参加这些活动。都是这样的规律,慢慢也没有枯燥了,心情也好了很多。”目前,刘叔叔早已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在泰康之家活出了“精彩的人生新阶段”。

《百岁人生》一书谈到,在长寿时代,每个人都将拥有多段式人生。这种人生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和发掘自己在每个阶段的价值,并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应对这种生命历程的改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