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急救进入智能时代,推想医疗助力搭建智慧移动卒中单元

来源:中国网    2022-01-04 13:52
来源: 中国网
2022-01-04 13: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12月17日,中国西部5G+急性卒中天网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正式启动,该项目属工信部/国家卫健委重大科技应用专项,目前已正式获批立项。项目申报单位包括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联合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通(四川)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重庆携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摩科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鹏宇汽车有限公司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四川省卫健委副主任宋世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翟刚、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欧力生,多家顶级卒中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以及推想医疗、中国联通集团、摩科特医疗科技等企业代表出席并在项目启动会上发表演讲,来自云、贵、川、藏等参与建设项目的医疗机构和企业相关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推想医疗作为项目发起单位之一,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获颁首批项目单位证书,研发团队负责人沈宏博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CT随车而行,AI润物无声》的主题演讲。

  推想医疗等单位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获颁首批联合申报单位证书

AI赋能卒中急救

助力实现“上车即入院”

中国西部5G+急性卒中天网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项目是以5G网络为纽带、以移动医疗设备创新“智造”为基础,以AI智能诊疗技术为辅助,布局各级医疗机构5G+急性卒中救治示范场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在致辞时表示,中国西部5G+急性卒中天网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项目作为技术先进、场景清晰、落地后成效显著的典型应用,为我国卒中救治体系建设的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5G与人工智能产品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将诊断和治疗关口提前,是非常好的尝试,也将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结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致辞

项目负责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如祥教授在进行项目介绍时指出,5G、AI、移动CT、智能救护车、数字化天网共同支撑起了中国西部5G+卒中急救天网工程,AI的融入给5G+技术插上了翅膀,AI能够自动完成辅助诊断方案,让卒中患者尽早接受救助,病人的治疗效果会更好,同时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病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极大降低。

  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徐如祥教授进行项目介绍

推想医疗研发团队负责人沈宏博士在演讲时表示,时间是卒中急救的关键,推想医疗在研脑卒中AI产品能够在搭载了移动CT的救护车上协助完成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实现“上车即入院”。相比于传统的卒中急救流程,融入AI的卒中急救解决方案具有“快、准、稳”的特点,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推想医疗研发团队负责人沈宏博士发表主题演讲

今年8月,推想医疗脑卒中AI产品通过了FDA认证,正式获批美国市场准入。这是继肺部AI产品获得全球四大市场准入认证后,脑卒中产品管线斩获的海外第一证,更是推想医疗获批的FDA第二证。对推想而言,这不仅是公司从影像到临床,并赋能合作伙伴的重要进展,也是践行公司“一横一纵”产品战略目标的有力体现,即“纵向”从单病种影像到临床进行全流程管理,“横向”在多个重大疾病领域进行AI前沿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探索。

  常规流程VS 5G+AI+移动CT医疗流程

  会议现场5G+AI+移动卒中单元演示场景

5G+AI+移动卒中急救体系

预计每年减少50亿诊疗费

据统计,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最高的疾病。中国脑防委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因脑卒中住院人数高达31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用高达412亿元。川、渝、云、贵、藏西部5省市更是由于高原缺氧及高盐、高脂等饮食习惯,以及卒中救治技术及水平发展不平衡等因素,脑卒中发病率高,救治时效性亟待提升。

此次推想医疗深度参与的中国西部5G+急性卒中天网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建设项目,将加入西部5个省区市城乡的卒中救治网络探索。据项目组介绍,卒中救治时间将从原来的平均3-4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极大降低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每年可减少50亿以上诊疗费用,使至少10万户家庭免于面对卒中的巨大经济压力和精神困扰。

未来,推想医疗将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继续与医院,医疗设备,5G通信等各方携手,聚焦卒中急救临床痛点,推动中国卒中急救体系的智能化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