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中心乘势而上再创佳绩

来源:人民网    2022-01-04 13:50
来源: 人民网
2022-01-04 13: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

今年来,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锐意进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业发展、创优投资环境、“放管服”改革、耕地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聚焦“六稳”“六保”工作大局,不断在区域资源规划事业上再创佳绩。

“放管服”改革持续创新推进

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能,提升服务品质,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实施“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电子证照、村级代办不动产登记证等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据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3月1日起,已实施不动产登记“全城通办”4500余件,打破了过去市主城区和各园区内不动产登记只能在辖区办理的壁垒。为提升登记效率,该局将以往多个部门多份材料优化为“一窗接件、一次收费、一套资料运转”,将交易、税收、登记等申请材料,整合精简压缩60%以上。

同时,遂宁市不动产登记还上线了微信版和APP服务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网上预约、网上预审和进度查询等功能,建立网上“一窗办事”平台,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真正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为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遂宁市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向乡镇延伸的基础上,在全国首创村(社区)代办服务制度,全面推行不动产登记代办服务向村(社区)延伸,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村民们可通过代办员向不动产登记服务机构提交资料,真正实现在“家门口”领证的美好愿景。

同时,遂宁市还推出不动产登记多点位自助查询、周六延时、上门取件、免费送达等个性化服务,构建形成便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

盘活资源激发经济“新活力”

遂宁地处丘陵、人多地少,为保障重点项目的建设,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围绕“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供需平衡、有保有压”的基本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将存量土地和新建项目充分对接,严管精用省下达288.8公顷规划指标。

据统计,遂宁市今年共报征土地68个批次(超目标任务5个批次)、面积877.1346公顷。而且,遂宁“增存挂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67.65公顷,高效保障了锂电产业、川师大遂宁校区、蜂巢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遂宁经验”。

“家门口就能上班,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工资,好安逸嘛。”遂宁市船山区金井村村民说。据悉,今年以来,为带动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盘活闲置资源、融合产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自愿的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增加村民收入,让镇村闲置资源发挥效益。

严守红线打响耕地“保卫战”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更是百业兴旺的命脉。据了解,为扎实开展好耕地“保卫战”专项行动,遂宁市制定印发了《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认真开展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遂自然资规函〔2021〕96号),从四个方面规范土地开发和利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切实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

按照《通知》要求,遂宁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遂宁市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整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耕地双月动态监测、耕地卫片执法、耕地“非粮化”复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系列工作。通过督促指导各地开展违规审批、违法建设线索排查、移交,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采取拆除复耕的方式,切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除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外,遂宁市还开展了河滩地问题整治,对“挖田造湖”“挖湖造景”“绿化造林”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改,对“大棚房”和重点区域违法违规占用国家资源挤占生态空间等问题进行整治。

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年来,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担当创新、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和国家嘱托、全体市民信赖的答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耕地保护、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扎实做好自然资源基础工作,以持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奋进目标,扎实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建设“三城三都”的全新征程上,定能获取更大的胜利。(房金)

(房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