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进行时》:这一年,民法典如何改变了你我的生活

来源:央视科教    2021-12-31 11:55
来源: 央视科教
2021-12-31 11: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2年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民法典如何维护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权利?如何回应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如何深刻影响了你我的生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将于2022年1月1日至1月5日隆重推出五集纪录片《民法典进行时》,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现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呈现法律条款在基层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揭示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高度。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2021年是民法典实施的元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

《民法典进行时》应时而生。该片从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三个鲜明的“特色”出发,通过《价值引领》、《生命尊严》、《创新发展》、《顺应时代》、《以人为本》五个层次,展现民法典实施一年来,民事权利保护进入了“法典”时代。

从“摇篮”到“坟墓”,从人格尊严到生活幸福,从财产安全到交易便利,民法典为百姓各项民事权利保驾护航;从生态文明建设到避免资源浪费,从电子商务纠纷解决到虚拟财产法律保护,民法典夯实了法治根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并不断助力乡村振兴。

一年来,《民法典进行时》牢牢把握法律条文落地实施的动态过程,着力网罗民法典下的典型案例、事件,直面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七路摄制组辗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广东、浙江、四川、湖北、山东等地,深度对话当事人,用镜头客观记录了百姓身边的鲜活故事。

《民法典进行时》从点及线,由线及面,从情入理,由理入法,不但介绍了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而且通过法官、检察官、法学专家、律师等释法析理,答疑解惑,普及了法治观念和法治文化,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彰显了民法典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见证和记录了中国重要的法治进程。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而影像的生命力在于见证。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律,《民法典进行时》正是通过记录法律实践中的鲜活样本,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动态过程,以及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的水平和高度。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下,民法典的实施、完善和发展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五集系列纪录片《民法典进行时》每集45分钟,总时长225分钟。本片将于2022年1月1日至1月5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19:22首播,次日10:40重播。节目视频也将在央视频、央视网同步上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