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投资创始人潘建臣:硬科技是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1-11-26 16:48
2021-11-26 16: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际在线消息:什么是硬科技?近日,支点投资创始人潘建臣针对硬科技及其孵化模式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潘建臣表示,国内流行观点认为,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不是比特经济,是原子经济;不是虚拟世界,是物理世界,是具备长期研发投入积累的高科技,是具有极高门槛、难以被山寨和模仿的,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潘建臣认为,把高科技分成硬科技和软科技(软件、互联网)没有实质意义,这种简单的分类是不懂产业的表现;把“硬”直接物化,没抓住“硬”的中文寓意;简单将传统高科技领域与新兴科技领域列举出作为硬科技的代表,意义不大。此外,这些领域中的很多技术早已进入技术扩散期,这类技术已不能称为高科技,更不能称为硬科技;没有把硬科技在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讲清楚。

潘建臣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他对硬科技的看法。首先是硬科技的内涵。硬科技是具有高门槛、基础性、战略性、突破性的高科技,这类科技处在创新的核心层或者产业链条的核心节点,需要经过长期的研发积累和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实质性突破。硬科技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

硬科技还表现为技术已进入发展稳态阶段,已经由少数企业实现产业化,技术路线已比较明确,且被公认能给社会带来现实和可期的巨大影响力。

硬科技必须通过自主创新获得。硬科技往往会被极少数先发优势企业或国家拥有并垄断,难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或者模仿创新获得。

其次是硬科技的特征,如图所示。

什么是硬科技?支点投资创始人潘建臣针作观点阐述_fororder_01

硬科技的特征

最后,硬科技的意义。从宏观来看,硬科技是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的关键要素。

潘建臣认为,经济高速增长是后发经济体在发展过程初期与“起飞”阶段的一种普遍增长形态,但经济增长会随着与先进国家技术差距和其他相关要素、机制差别的缩小,而呈现出增长速度规律性地向成熟经济体水平逐步收敛的态势。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技术性后发优势、人口红利及投资和内需的扩大等将消失殆尽。想要适应引领“新常态”并培育经济发展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关键在于构建科技“先发优势”,而真正能够体现“先发优势”的是“过硬”的科技—硬科技。

从中观来看,硬科技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其关键是技术进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硬科技是自主创新的技术,是难以模仿的技术,能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的程度。因此,硬科技创新居于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硬科技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提升整体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也能有效带动以硬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条上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以硬科技为母技术,会不断孵化出子技术和孙技术,形成“技术簇”,辐射范围更深更广,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能引领产业革命,成就“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硬科技,以硬科技为依托,形成金融汇聚和人才聚集效应,培育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形成技术和市场门槛,提升产品替代能力和定价议价能力,满足甚至引领市场需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