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佳木斯摄影家协会主席庄艳平再次踏上黑瞎子岛,立刻发现,这里的苍鹭又增加的不少。他颇有感触的说:“我连续10年拍摄黑瞎子岛上的各种鸟类,每年都有新惊喜。2011年我最初拍摄苍鹭的时候只有20多只,现在已经增加到300多只。这说明,黑瞎子岛上的生态越来越好了。”
如今的黑龙江省抚远市,从黑瞎子岛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岸,从依力嘎山到三江平原湿地,处处绿水青山,鸟语花香,处处蓝天白云鸟鸣鱼翔。昔日偏僻落后的边陲小镇破茧成蝶,形成了“诗画东极、山水抚远”的美丽景色。绿水、青山、江鱼、百鸟和蓝天、白云、冰天、雪地,组成了华夏东极绚丽多姿的壮美画卷。
这是抚远市“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辩证关系的结果。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入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抚远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建设生态抚远市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大力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行动,抓好水源、林地、草原、矿山、渔业等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天蓝、地绿、水净生态环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践行“两山”理论 建设绿色环境
近年来,抚远市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以“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抚远,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为引领,把“生态立市”作为“旅游强市”、“产业富市”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勇当“两山”理论的忠诚实践者和创新排头兵,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打响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攻坚战、持久战,全面建设华夏东极绿色环境。
抚远市在快速发展经济时期,曾经出现过:山秃了、石卖了、水污了、鱼没了、树砍了,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了的尴尬境地。为了扭转这种落后局面,抚远市打响了修护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攻坚战、持久战。
抚远市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全力抓好矿山、水系、鱼类、鸟类、绿化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制定出台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黑瞎子岛区域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
对抚远市所有矿山全部采取停产措施后,进行公开招标,合理开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清河行动”,五年来累计销毁非法作业船只360多艘,查获非法摩托艇100多艘,销毁地窨子、地窝棚200多处,销毁网具30万余延长米,清理违法乱建410处,拆除河湖围堤235.76公里。
疏通黑瞎子岛水系40处,绿化种植4.2万株,恢复生态面积2300亩,辟建了1.24万公顷的黑瞎子岛自然保护区,岛上鸟类由173 种增加到225种。采取逐年减少渔业生产船只的办法,保护渔业资源,涵养生态环境,抚远市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捕鱼的渔船数量由最多时的780艘减少至266艘。加强对鲟鳇鱼和大马哈鱼的保护繁育,建立鲟鳇鱼保护基地,累计增殖放流大马哈鱼苗3500多万尾、鲟鳇鱼苗300多万尾。
抚远市强力推进农田“大棚房”清理整治,农业“三减”示范面积累计推广213万亩,共休耕水田144.82万亩。还相继实施了流域治理、城市双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退耕还林还湿等60多个生态保护项目,累计三北封山育林86900亩、人工造林4200亩、村屯绿化840亩,林草覆盖率达到19%以上,区域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对抚远市黑龙江河段进行了生态修复,净化水质,保护生态湿地,恢复植被,保护生态多样性,实现了山水林天湖草生命体的自我更新和代谢。昔日的滩涂、沟壑破茧成蝶,成为全市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良好场所,成为中外游人观光东极的旅游景点。
抚远市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形成了“诗画东极、山水抚远”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世界各地旅游爱好者的目光,无形中把抚远市的旅游业从“边缘产业”推向了“支柱产业”的位置。
(上图:东极日出)
★打通转换通道 旅游产业风生水起
“抚远市也没有特别远,只是在我们的最东边,用你那清澈纯洁的眼,第一缕阳光就可以被看见。”南京游客九五,一路向东来到抚远市后,惊叹这里的大美生态,激情燃烧写下的一首民谣《抚远,不远》。许多人因为听了这首歌,慕名来到抚远市,沐浴紫气东来,期待福瑞呈祥。
K7065次列车长王轩在哈尔滨市至抚远市在这条铁路线上工作了4年,他说,近年来,到华夏东极抚远旅游的人明显多了。近两年,为了满足旅游旺季旅客的需要,铁路部门专门为抚远市每天增加了两个车次的运力。
绿了生态,红了生活。“两山”双向转换通道的有效打通,让抚远市生态旅游、生态农业风生水起,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图:抚远市东极阁)
为了发展旅游产业,抚远市在宏观上做足了文章。出台《抚远市全域旅游及三年行动计划》、《乌苏里船歌风光带总体规划》《黑瞎子岛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全域化旅游,切实把旅游业发展纳入抚远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优化产业布局,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避暑、冰雪等多元化、综合型方向发展。
(上图:抚远市东极宝塔)
(上图:抚远市东极宝塔)
先后培育了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湿地旅、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界江旅游、特色旅游等新业态。建设了“一路三带六区十大景点”全域旅游发展新布局,南山公园东极阁、鱼博馆、滨江公园、途远民宿、南岗赫哲渔猎文化体验区等一批文旅项目相继建成并运营,为抚远市旅游增加了新亮点。
围绕“华夏东极、两国一岛、两江双城、淡水鱼都”四张名片,先后建成2个4A级景区:黑瞎子岛旅游区、探秘野熊园;3个3A级景区:华夏东极景区、滨江公园和鱼博馆。依托景区景点,抚远市做足生态优势文章,推出了一系列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华夏东极游”、“高寒湿地游”、“生态农业游”、“界江界岛游”等。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看东极日出,品开江鱼鲜、赏赫哲民俗、寻生态之美。
(上图:抚远市鱼博馆)
抚远市还依托与俄罗斯一江之隔的地缘优势,推出 “中俄跨境游”。抚远市不再是旅行的终点,每一位游客都可持护照或者持身份证办理一次性护照,乘船45分钟左右到达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探访异国风情。预计至2025年,抚远依托旅游产业可实现收入30亿元。
★不负绿水青山 “抚远粮”装满“中国碗”
深圳丁先生开着房车来到抚远市后,不由自主的感叹:入眼的都是醉人的绿色,入肺的都是清新的空气。据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抚远市绿色覆盖率占比约9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8%。游客感叹和数据优良的背后,是抚远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业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近年来,抚远市按照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探寻全市近268万亩耕地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避免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破坏环境。成功引进了哈电集团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新建秸秆燃料压块站6个,2020年抚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32%,秸秆还田利用率达到86.61%。积极推进耕地休耕试点,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加大政策扶持、签订休耕协议等超常规措施,全力推进耕地休耕的政策落实,累计完成耕地休耕面积144.82万亩,有序推进了生态修复治理,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抚远市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创新实践,研制出超早育秧、钵育摆栽等一项项新技术,提高了寒地水稻种植的技术含量。加快设施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建设了乌苏镇灌区、智能化催芽车间、育秧大棚、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积极推进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立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市农民通过科学种植,实现生产绿色、安全、放心粮食的目标。
抚远市合作社的数量已经从五年前的198个,增加到现在的248个。玖成水稻合作社发展成为高效联社,带领全市合作社走出一条“科技+仓储+服务+特色+加工+品牌”带动农民致富新的发展模式。
抚远市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每年粮食总产均超出20亿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连续增长,达到2万多元,连年荣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创建了“玖成香米”、“乌苏里新城大米”、“玖成粳品稻”、“玖成极米”、“玖成鲜米”等品牌,如今“玖成鲜米”品牌在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叫响。并在哈尔滨市建立了玖成香米省级销售处,在江西省南昌市建立了玖成农业运营分公司,在北京市建立了大中华区品牌营销中心,通过线下直销模式,让全国各地群众吃上了健康、安全、新鲜的大米。
抚远市将主要生长在北美湿地的蔓越莓引进当地种植,并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蔓越莓基地,种植面积达到4200亩。每到金秋十月,丰收了的蔓越莓让游客在特色观光和旅游农业中欣赏到一片收获的美景。
(上图:抚远市)
★坚定“两山”理念 守好底线走新路
十三五期间,抚远市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中国最美县域”、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称号。
迈进“十四五”,走向新征程,抚远市将继续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努力成为推动全省绿色发展中的“生态样板”。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守护绿水青山。通过自然生态空间管控,持续推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深化污染源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完善环境决策科学机制、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措施,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的自觉意识,不断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同时依托良好生态,加快优势转化,变资源为资本,协调推进旅游、农业、渔业等特色产业发展。
在发展旅游产业上,有序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的系统优化与整合提升,构建“城市牵引、村镇支撑、廊道串联”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以界江观光、生态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主体,着力打造黑龙江、乌苏里江界江风光旅游廊道。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江风光为基础,结合赫哲族渔猎生活的民俗文化,着力打造“乌苏里船歌”旅游风光廊道。
在发展农业产业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坚持“绿色、生态、有机”发展模式,借助乌苏里江之水,逐步发展江灌水稻,依托线上线下营销渠道,推进抚远市大米“走出去”、“卖得好”的理念,打造具有抚远市特色“种植+加工+营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链。
在特色渔业产业上,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建设以养代捕、捕养结合、捕养加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链,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淡水鱼都。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加强环境管理,有效处理污水垃圾;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环境意识,全面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黑龙江省抚远市还将积极探索“两山”创新实践基地体制机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华夏东极新未来。
抚远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