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高原馈赠,以匠心工艺展现“不羁之美”

来源: 东方网
2021-11-05 17: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年11月,江南布衣集团推出牦牛绒系列服饰,该系列通过源于自然的材料以及原始手工艺,展现高原的自然的原生之力,并以牦牛绒这一自然的馈赠为画笔,描绘出高原的“不羁之美”。这次江南布衣集团和长期合作伙伴一起,展开了一次4600米海拔的探寻之旅,追溯牦牛绒背后的秘密。

  牦牛绒——藏地高原的馈赠

作为生活在海拔4600米高原的“雪域之舟”,牦牛以草尖为食,以冰川水为饮,与藏民相伴千年,自古深受藏民们的爱戴。而牦牛绒,更是藏地高原的珍贵馈赠。在高寒气候下,牦牛在每年秋季会长出细密的牛绒,供严酷寒冬保暖。到了春季,牛绒会自然脱落,为牧民们所采集。每年6-8月采绒一次,成年牦牛年产原绒总量不超过300g,其中能作为纺织原料的精梳牦牛绒更是只占牦牛原绒总数的10%左右,是稀有的天然原料,具有三大自然特性:

牦牛绒纤维中的髓质层呈竹节状,更有利于储存空气,因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牦牛绒纤维的单纤维强力是山羊绒的1.5倍,因而牦牛绒制品韧性好,强力高,穿着时不易起球。

牦牛绒多为深褐色、咖啡色或浅灰色,绒毛本身色泽天然,色牢度极好。

此外,牦牛绒纤维的高强韧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经过多重开松、洗涤及精梳,被赋予了柔软温润的触感,是高级的服装材料。牦牛绒可以回归土壤,实现自然降解,是可持续的纺织材料。在采集牦牛绒的过程中,我们尊重自然法则,用科技创新的手法,让其展现出自然高原之美。

原始工艺,制造高原之美

从牦牛绒的分拣到用纤维纺纱,江南布衣始终秉承尊重自然规则的创造力,致力于将原始纯正的“高原之美”带给消费者。牦牛绒采集后,先是由当地妇女进行提前分拣,提高后续的洗涤梳绒效率,同时还为当地带来更多经济可能。洗涤过程中,采用天然雪山矿泉浸润和获得认证的创新环保洗涤剂。为了提取出柔软细腻的牦牛绒,需要经过多重梳理开松和疏解纤维的“精梳”环节。为了能够保留牦牛绒纤维结构的优势,采取70摄氏度中温烘干的标准,通过层层筛选然后获得高品质的散绒原料。

这些具有天然原色的牦牛绒,展现着高原最原始的风貌,被纺为品种多样的原料纱线,由设计师与工匠打造成为一件具有温度的时尚单品,展现高原的“不羁之美”。

  “不羁之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江南布衣集团秉持环保初心,选择与拥有同样理念的原料供应商合作,从牦牛绒原材料采集、纺织、加工到成衣的各个环节,聚焦可持续发展技术,为消费者献上天然牦牛绒服装。从分梳、精梳到纺纱,每一份优质牦牛绒都严守国家行业标准。同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优化原料的可延展性,倡导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原色牦牛绒,创造出兼具时尚及舒适的牦牛绒系列产品。

在发展牦牛绒产业的同时,也不忘给当地牧民进行知识培训,增强就业技能和未来可持续的经济机会。并为当地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可能,上下游并肩同行,增加收入并改善生活的机会。中国制造,取于自然,回馈于自然;爱与尊重,探索自然永续的时尚风潮。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