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疆土无垠,丰盈生命育之滔滔,丰富物产藏于粼粼。
百川朝海前行,创新发展掀起巨澜,海洋经济释放潜力。
据《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1%。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而新兴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聚焦我国东南沿海“海上明珠”厦门,海洋经济占全市GDP比重逐年增加,2020年,厦门海洋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524.38亿元,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的37.3%。
过去五年,一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海洋新兴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形成海洋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洋高技术服务、海洋生物育种等领域的14条产业链,海洋生物种业、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群基本成形……海洋是厦门的生命线,而科技创新是驱动海洋经济发展之“芯”。
秀美杏林湾。(林芳流/图)
“粮满海仓”:高端种苗为“蓝色农业”积蓄活力
10月近尾,同安区石浔村已经笼罩上了一层秋意。在石浔水闸的附近,工人铲泥和浆的沙沙声不绝于耳,一排排弯顶虾苗培育车间初见雏形。预计两个月后,占地300亩、投资约3.5亿元的百利龙程子虾繁育产业园将拔地而起,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级良种(虾)繁育基地,在引进国外凡纳滨对虾优良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核心对虾种质库,投产后高品质虾苗的年产量可达400亿尾。
据了解,该产业园仅是厦门百利龙程海洋科技园项目建设的其中一隅,在翔安区欧厝,还将打造一座海洋科技孵化园与之遥相辉映。项目致力于解决虾的繁育、生长、养殖全系列问题。“项目完全建成后,每年有望实现产值10 亿-15亿元。还将拉动下游200亿-300亿元产业经济,带动就业800-1000人。”厦门百利龙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康英德告诉记者。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目前落户厦门的渔业苗种企业共有150多家,厦门正加快产业集聚。据培育“绿盘鲍”种苗的福建闽锐宝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锐宝)副总经理曾剑雄透露,公司未来将在厦门现代水产种业园区内建设总部,而该园区是厦门未来五年推动海洋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曾剑雄认为,“该园区建成后可以形成水产种业企业集聚,便于行业技术交流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从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作为一家集育种、育苗、加工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闽锐宝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的帮助下,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合作建设鲍鱼研究中心,打通了鲍鱼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年产鲍鱼20万吨,占世界鲍鱼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福建省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换言之,全球每十粒鲍鱼中有七粒产自福建,优良的品种对于鲍鱼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闽锐宝研发的“绿盘鲍”新品种生长速度较现有养殖种皱纹盘鲍提高50%以上,度夏成活率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2-3倍,产值提高3-5倍。今年1月,该产品入选了2020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产品。
“绿盘鲍”获得行业认可,是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厦门海洋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厦门涉海院校、企业作为第一种权单位先后获得11项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培育出多个现代种苗企业品牌,“种子”资源将不断给厦门“蓝色农业”注入新活力,也为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向海“问药”:潜心攻克难题打造“蓝色药库”
今年年初,伴随着工作人员触碰生产系统控制屏触屏按钮的启动,一条投资逾2000万元、可年产原料50吨的蓝湾科技现代化海洋生物多糖原料新生产线顺利投产。
这不仅为蓝湾氨糖、壳聚糖、壳寡糖等保护关节、肝脏、增强免疫力等产品的市场供应提供有力保障,还加快了厦门市海洋多糖产业化的发展。以此为契机,坐落于生物医药港内的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湾科技)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向大海“问药”,深耕海洋生物多糖研发的蓝湾科技拥有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高纯硫酸氨糖、高脱乙酰度壳寡糖和壳聚糖以及海洋多糖系列衍生品享誉市场,尤其是从海洋虾蟹壳中提纯研发的蓝湾高纯硫酸氨糖纯度>99%,接近理论极限值,技术领先行业20年。
作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蓝湾高纯氨糖自面向市场以来荣誉加身,2009年被授予“中国国家排球队骨关节保护产品”,自2014年连续四届入选《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队营养品集中采购目录》,成为国内养护骨关节的“国民品牌”。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对于研发的孜孜以求。时间回溯至2005年,原国家海洋三所近8年研究的高纯氨糖技术被蓝湾科技带出实验室,“从0开始到投入5亿元;从量产前的1公斤到量产后的200-300吨;从药品小试到大试的成百倍投入,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蓝湾科技董事长林秀芬话语中温婉又充满力量,她攀着回忆的藤蔓徐徐道来。
历风吹浪打,见云开月明。长期以来,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得以潜心攻克世界技术难题。目前蓝湾科技是全球唯一的高纯硫酸氨糖生产基地,蓝湾高纯氨糖将中国氨糖技术带到了世界前沿,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改写了近200年来海洋生物多糖由欧美日主导的历史。
蓝湾科技研发的高端生物制药产品,证明着我国“蓝色药库”开发的巨大潜力。2020年,厦门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增加值增长21.9%,生物医药港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基地,未来,厦门将以高端生物制药为重要抓手,推动海洋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耕波探浪:高新技术推进“智慧海洋”建设
踏着满地紫荆花的花浪,记者走进罗普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普特),一系列智慧海洋管控产品及系统,如远距离光电转台、船舰管理平台、巡逻艇无线图传系统、近海域三维展示监测系统等技术产品陈列其中,让人仿佛畅游于高端科技的海洋。
2006年从厦门软件园起航的罗普特是一家专注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数据感知及计算技术在社会安全领域开发及应用的安全综合服务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所见到的技术与设备是集团为助力国家建设以信息为主导的智慧海洋工程研究的相关成果。
集团副总裁张翔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涉海设备最主要是两项,其一是近海域安全监测系统能够监测25km以内的目标物体;其二是船舶360°影像观测系统防抖动、防海浪侵蚀,被广泛应用于海舰船上,实现对敏感海域的安全检测。”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项技术曾入选国家军民融合百项产品,目前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些技术的诞生离不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在科研项目立项与产品推介上给予的帮助。”张翔补充道。
创新因子驰而不息,驱动企业加速发展。今年2月罗普特成功登陆科创板,这是厦门海洋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证明。像罗普特这样技术先进、成长潜力大的涉海新兴企业不断在厦门发展壮大,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进一步推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仪器装备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取得技术突破。截至目前,厦门市共有海洋龙头企业22家,海洋中小微企业347家,海洋高技术企业25家,海洋上市企业11家。
风劲帆满海天阔,俯指波涛更从容。厦门市海洋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奔赴“海洋强市”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