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良好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中国中小企业创新跑出加速度(中小企业迈开“云”步伐⑤)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近日组织开展2021年成都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线上调研活动,通过一对一采访各类中小企业,探究成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各显身手,深耕“智慧”新业态
目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成都不少中小企业依托科技创新脱颖而出。“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迅速,成为5G重要应用场景。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公司主要提供超高清视频相关应用。”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黄信云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针对各地融媒体中心发展需求,公司已承建湖北长江云、宁夏黄河云、广西广电云、广东南粤云等多个融媒体平台。防疫期间,浙江大学依托华栖云建设的“智云课堂”和教学直播平台,让分布在多个国家的师生们顺利开展“见屏如见面”的远程在线教学。
人工智能正助力城市加速走向智慧化。专注公共交通领域AI应用的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打造可扫码、扫脸的移动支付金融科技平台、无感通行智慧安检系统、大数据客流分析预警系统等多项应用,帮助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服务降本增效。
还有一些企业积极开拓大数据相关创新应用。成都技来技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介绍:“通过公司打造的技能水平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求职者可以了解个人的真实技能水平,提升在技能方面的前瞻性,知道如何选择最佳的职业技能成长路径。同时也让企业在用工招聘时多一种就业参考因素。”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据智能部主任黄蕾接受采访时说,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可以为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例如,成都一汽富维公司在对车间进行无人化智能改造过程中,通过应用旷视科技的河图智能机器人系统,让车间内的机械臂、输送机、搬运型设备、提升机等形成了很好的联动与协同,整体提升3倍利用率,节省50%人力。
AI给力,助推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企业服务处副处长王兵介绍,近年来成都加大创新领域发展,积极抢抓未来产业机遇,聚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国家正大力倡导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都绿创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变废为宝”、注重环保创新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杨俊明说:“公司主要是把人们使用过的、废弃的动植物油脂进行提纯加工,变成一种燃料。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希望能做大做强,真正地利国利民。”
为助解地方环境问题,四川天惠云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无人机、图像识别、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空中全自主巡查及立体化环境数据监测系统。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胡延鑫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公司希望做个‘环保管家’,通过提供有效的生态环境数据及解决方案,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绿色发展贡献一份科技力量,以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助力。”
卫星互联网是未来通信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去年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国恒空间在卫星通信行业积淀已久,公司以卫星通信技术为依托,着力打造‘卫星通信+’的产业生态链。今年,国恒空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国家对公司前沿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肯定和认可。”成都国恒空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旭表示,该公司将卫星通信的前瞻性技术研究与系统应用、终端产品开发相结合,已形成较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
实招实策,为企业解难排忧
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芸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茂说:“近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相关政策优惠都能享受到。有关部门把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汇集到一个系统里,企业去了解政策、申报项目非常方便。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常年举办针对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这些培训对企业创新提供了很大帮助。”
王兵介绍,近年来,成都出台一系列服务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力争条条“务实管用”,多措并举解决中小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提升企业享受政策的便利度,成都探索建设“政策找企业”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力求普惠性政策“免纸申报”“即报即享”,将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秉承“数据信息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路”的理念,成都推进银行融资业务系统与成都市政府采购业务系统直联,开通网上“融资超市”:以政府采购合同为凭据,支持中小企业在线申请和银行在线审核放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企业可以按自身发展状态申请梯度培育政策,不同梯度有不同补贴支持政策,每个阶段都有精准到位的扶持。同时,有专门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和支持,如财政专项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这些对公司发展有重要意义。”黄信云说。据悉,为充分调动激发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成都构建中小企业成长梯度培育体系,近年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成都已有10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多家企业进入四川省重点中小企业培育库。
多方合力,促进“通路护航”
“对中小企业最有利的惠企政策体现为减税费、降成本、惠融资、贴用工四方面,我们这里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培育中小企业的摇篮,也在积极推动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落细,为中小企业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成都生物与医药产业孵化园(天河园)副总经理杜长珏说,园区发展20年,已孵化出一批在电子信息与生物医药领域跨界融合的优质企业。
据悉,成都市今年1月至7月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35.16亿元,成都跨境贸易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与备案的跨境电商企业累计达2022家,其中不乏许多中小企业。成都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吴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为更好助力中小企业顺利“出海”,该协会参与主办的“2021中国西部跨境电商博览会”从平台、技术、物流、支付到营销、培训等众多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参展。展会同期举办数场论坛,中小微企业可以从中学到跨境电商平台最新政策、跨境物流与金融支付、人才培育、选品技巧、运营策略、行业趋势等“实用干货”。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借船出海,带动国内品牌、双创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黄蕾认为,各类电商平台以及跨境电商产业链上各方的合力推动,可以为中小微企业低成本、低门槛参与国际贸易“通路护航”,促进全球经济贸易普惠发展。
海外网 李雪钦
(李雪钦)